在圭亞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2年2月12日,中國醫療隊在圭亞那中資企業榮安公司林區駐地為工人做檢查
文/《環球》雜志記者 田睿(發自喬治敦)
編輯/吳美娜
在圭亞那最大公立醫院——喬治敦公立醫院里,常年駐扎著一支來自中國的醫療隊,當地醫護人員每當遇到疑難雜癥,總會在第一時間向“中國醫生”求助。
自1993年起,中國已累計派遣20期援圭亞那醫療隊共295人次赴圭工作。30余年間,醫療隊累計接診患者近131萬人次,搶救危重病人3萬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7萬多例,并成功將腹腔鏡肝臟腫瘤切除、微創骨科經驗、宮頸癌篩查經驗等醫療技術傳入圭亞那。中國援圭亞那醫療隊多年來還為圭方培養了大量醫務人員,用仁心仁術持續造福圭亞那人民。
“中醫太神奇了”
“來義診的中國醫生們到了!”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4日上午,圭亞那林登高速社區的居民們奔走相告。
林登高速社區有居民約5000人,主要是美洲印第安人。社區由散落在林登高速沿線的多個村落組成,這些村落大多位于雨林深處,醫療資源匱乏、交通不便,這極大限制了當地發展,許多人甚至負擔不起往返醫療點的車票。社區最重要的醫療機構——長溪健康中心僅有4名醫護人員。
第20期(2024年9月抵達圭亞那)中國援圭亞那醫療隊當天抵達社區后,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包括普外科、眼科、兒科、婦產科、腎內科、疼痛科、中醫科等??圃趦鹊尼t療檢查、健康咨詢和疾病預防宣教等各項服務,這其中,中醫針灸這一中國傳統醫學的治療手段,令當地居民嘖嘖稱奇。
“醫生,我的脖子疼了很多年了,能給我看看嗎?”患者莫納捂著頸部來到義診點,眉頭緊皺,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痛苦。頸椎疼痛困擾莫納多年,已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村落地處偏遠,無法前往城里的診所就醫,她只能任由病情發展加重。
醫療隊隊員、針灸科專家季煒鵬接診后耐心詢問病情,仔細檢查她的頸椎,“別急,我們試試針灸治療?!彼贿叞参恐颊?,一邊從隨身攜帶的針灸包里取出銀針和火罐等設備??吹竭@些陌生醫療器材,莫納神情中閃過一絲不安,季煒鵬察覺后寬慰她,“放心,中醫治療后你就能好轉?!?/p>
隨著治療進行,莫納頸部的沉重感在慢慢減弱。治療結束后,她輕輕轉動脖子,眼里滿是難以置信:“真的輕松多了!”她激動地站起身,朝著中國醫療隊豎起大拇指,連聲贊嘆:“中醫太神奇了!中國醫療隊了不起!”
今年4月,《環球》雜志記者走進喬治敦公立醫院的中醫診室,季煒鵬正為當地居民加頓斯進行針灸治療。加頓斯告訴記者,去年的一場車禍導致他腰部和腿部持續的疼痛,在圭亞那當地醫生的建議下,他從去年11月開始接受中醫針灸治療。他說,通過持續治療,疼痛癥狀已基本消失,感謝中國醫生把這種古老而有效的醫術帶到圭亞那。
季煒鵬說,中醫專家一直都是中國援圭亞那醫療隊的“標配”。在喬治敦公立醫院設立的中國醫療隊圭亞那中醫中心于2023年掛牌成立,已成為在該國推廣中醫文化的重要平臺。
“我想學會這個技術”
“杜大夫,我們剛剛接到一名產婦。她疼得厲害,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你能否再回來一趟?”看著產婦因疼痛臉上流下豆大的汗水,喬治敦公立醫院麻醉科醫生奧爾西婭·羅伯遜手足無措,一通電話打給第20期中國援圭亞那醫療隊隊長杜伯祥尋求支援。
電話另一端,剛剛下班準備休息的杜伯祥一邊收拾著從國內帶來的國產電子鎮痛泵,一邊告訴羅伯遜不要擔心,自己馬上返回醫院。在他的指導下,羅伯遜很快確定了麻醉的藥液配方,完成了硬膜外置管。藥液注入后沒多久,產婦疼痛明顯改善。
經過近7小時的產程,產婦順利生產。被推出手術室看到幫助自己的中國醫生后,她豎起了大拇指。同樣被硬膜外分娩鎮痛技術折服的,還有羅伯遜醫生本人。手術后,她找到杜伯祥,詳細向他詢問使用電子鎮痛泵進行分娩鎮痛的各項技術細節和注意事項。
當得知這臺體積小巧的便攜式電子鎮痛泵能設定負荷劑量、維持劑量、追加劑量以及患者自控鎮痛時,羅伯遜說,“感謝中國醫療隊給我們帶來了這項技術。我想學會這個技術,并在圭亞那全國推廣,給患者減少痛苦?!?/p>
“中國醫生是我們的好朋友”
和診療一樣,在器械馳援和醫療技術傳授方面,中國醫療隊也是不遺余力。
2月27日,中國援圭亞那醫療隊在喬治敦公立醫院完成了該國首臺熒光腹腔鏡手術。接受手術的是一名31歲需切除膽囊的患者哈米德。中國肝膽外科醫生錢益與手術團隊充分評估后認為,傳統腹腔鏡手術易誤傷膽管,使用日前中國醫療隊捐贈的國產熒光腹腔鏡手術系統進行手術導航是更理想的方案。
手術過程中錢益一邊操作,一邊為當地醫療團隊講解該手術系統特性及使用要領,在場的當地醫護人員無不贊嘆這套手術設備的神奇精妙?!斑@個4K熒光微創腹腔鏡手術系統可以把病灶染色后顯影,我要盡快掌握!”去年剛剛在中國江蘇南京鼓樓醫院進修三個月回到圭亞那的肝膽外科醫生所羅門·桑迪,對這臺新設備充滿期待,學習熱情高漲。
據了解,喬治敦醫院的肝膽胰外科技術和設備目前處于起步階段。桑迪作為肝膽外科的中堅力量,一直在努力學習腹腔鏡技術,中國醫療隊的歷屆肝膽外科醫生都成了她的良師益友。
除了桑迪,拉姆朱醫生也即將奔赴中國進行肝膽外科的進修,為更好地適應赴華學習,中國醫生為他專門制定了為期6個月的臨床培訓課程,并親自帶教。對此,拉姆朱醫生深表感謝,也對此次求學信心滿滿。
“中國醫生是我們的好朋友,感謝他們在圭亞那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績?!惫鐏喣侨珖t學委員會主席、喬治敦公立醫院院長拉姆巴蘭說,院方非常珍視同中國醫療隊的友誼,中方的技術分享、器材捐贈幫助圭方提升了醫療技能和服務水平。
杜伯祥表示,中國醫療隊將繼續加強與圭方交流合作,既為當地病患治療,也將中國經驗、中國技術傾囊相授,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