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戰火澆不息的中文學習熱
1月29日,在蘇丹尼羅州阿特巴拉市一家基金會的大廳,學生們參加春節聯歡會活動
文/《環球》雜志記者 張猛 法耶茲·扎基(發自喀土穆)
編輯/胡艷芬
蘇丹北部尼羅州阿特巴拉市中心一個老舊居民區內,一幢不起眼的一層建筑掩映在十余棵大樹中。它墻皮斑駁,磚塊裸露,未設任何標識,唯有不時從中傳出的中文讀書聲,方顯出其與周邊民房的不同。
這里是由一群蘇丹中文教師自發創辦的漢語普通話培訓與語言中心“中文組”,為防無人機襲擊而選址于居民區?!笆軕馉幱绊?,該中心是蘇丹目前唯一還在線下運營的中文教學機構?!弊罱董h球》雜志記者在當地采訪時,“中文組”負責人穆瓦法克·阿提夫說,他不知該對此感到驕傲還是難過。
2023年4月,蘇丹突燃戰火,持續兩年多的武裝沖突導致近1700萬名兒童失學,90%的學校處于關閉狀態。
多年來,“中文熱”在蘇丹持續升溫,彌漫的硝煙也沒能阻擋蘇丹人學習中文的熱情。阿提夫表示,為讓蘇丹社會了解中國文化,幫助懷揣中文熱忱之人,“中文組”的成員們自掏腰包、多方籌措,好不容易湊齊啟動資金,又托朋友不遠萬里從中國背來教材。
雖籌辦匆忙、條件簡陋,但讓阿提夫沒想到的是,培訓中心受到極大歡迎。據他介紹,“中文組”現已招收140余名學生,其中約60%是來自蘇丹戰亂地區的避難者。針對這種情況,中心大幅降低了教培費。
22歲的魯阿·哈立德就是其中一位避難者,她與家人經歷3次流離失所,約一年前來到阿特巴拉。初見魯阿是在“中文組”舉辦的“春晚”上,當時她領唱的合唱曲目《朋友》著實讓記者眼前一亮?!拔沂且幻袊杳?,打小就喜歡中文歌曲,現在能唱十多首?!彼形拿蟹叫?,說話時雙眸難掩熱忱。
2019年,魯阿如愿進入喀土穆大學中文系,夢想成為一名中文新聞播音員??赏蝗缙鋪淼膽鸹鹱岕敯⒌氖澜缦萑肓撕诎?,當在學校群里看到自己的“精神家園”燃起大火,她感覺“像眼睜睜看著另一個自己被燒毀”,不知該何去何從。對中文的熱愛支撐著魯阿,即使是在逃亡路上只能帶少量行李的情況下,也沒舍得丟棄中文課本。
命運的轉角處總有希望。自數月前加入“中文組”,魯阿如獲新生,中文學習也有不小進步?!胺路鹱约涸谏衬凶吡撕芫?,突然找到一泓清泉?!彼樕暇`放出光彩。
與魯阿一樣,“中文組”二年級學生阿米爾·哈利法·薩利赫也來自首都地區。他看好學成中文后的光明就業前景。薩利赫說,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他認為,隨著中國科技、商業進一步發展,中文將成為“未來的語言”。
29歲的薩利赫原本家境殷實,生活富足?!皯馉幾屛覀兪チ艘磺?,流落他鄉,變得一貧如洗?!彼_利赫面帶痛苦,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除了年邁的父親,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有責任撐起整個家。
薩利赫學習中文并非一時興起,他母親就是中文系出身。薩利赫喜歡中國電影,有志于從事商業和旅游業。他說,蘇丹和中國關系密切,蘇丹沖突一旦結束,肯定有許多中國企業前來做生意、參與戰后重建,“這就是我的黃金機會”。
事實上,薩利赫每天能用來學中文的時間并不多。為支付房租、學費和日常開銷,他經常忙得不可開交:上午5小時在離家2公里的工廠調制配送香水;午后匆匆趕往學校,有時還會遲到;剛一下課,又要轉戰市場賣香水,直至接近宵禁。
薩利赫說,中文很難學,自己一開始甚至“張不了嘴”,唯有堅持多練。他隨身的包里常裝著課堂筆記,工作間隙就拿出來,自顧自地嘀咕起來:“四是四,十是十”“聲調錯了,買和賣就會搞混”……
當薩利赫每天為上課遲到擔心時,在約320公里外的恩圖曼市,20歲的阿拉·卡伊斯已熟練地爬到樓上自己的專屬小房間。她將手機舉向東北方,那是阿特巴拉所在的方向,也是能捕捉到微弱4G信號的“神奇角度”。視頻那頭,“中文組”老師的身影在手機屏幕中時動時靜,“風雨……同舟……意思——”突然的斷線讓阿拉急出淚花,她趕緊一邊起身找信號,一邊聯系同學幫忙錄下網課。
2021年,阿拉滿懷憧憬踏入喀土穆大學中文系,誰料蘇丹沖突驟起,阿拉的學業被迫中斷,家里還遭到搶劫,生活重擔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即便如此,阿拉也從未萌生過放棄的念頭,而是加入“中文組”繼續遠程學習。
停電停網時,阿拉唯有借著燭光或手電筒學習中文。阿拉盼望蘇丹戰爭早日結束,自己能順利完成學業。她說,“我有一個夢想:去中國留學,畢業后成為一名翻譯,做中阿溝通交流的使者?!卑⒗酆瑴I水,聲音也哽咽了。
今年2月,“中文組”在蘇丹東部城市蘇丹港開設了分中心?!爸形牟粌H美,更讓不少蘇丹人從中看到希望。我們不但要堅持下去,還要越辦越好?!闭劶敖窈蟠蛩?,阿提夫眼神堅定,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