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半是刀鋒半是柔

    2025-07-09 10:03:34 來源: 《環球》雜志

    文/桂濤

      朋友從法國的拍賣會上拍回來三根清代大銀簪,每根足有30厘米長。說是女人的發簪,看起來卻像是三把雪亮的大刀,“明晃晃奪人耳目,冷森森要人膽寒”。

      這三條銀簪是明清時期福州地區獨有的首飾,名為“三把刀”或“三條簪”。當地女人頭上綰一發髻,插三條扁平如刀劍的銀簪,主簪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刃向外。

      相傳,福州婦女為防倭寇作亂,便以長發作鞘,簪刀而行,遇到賊寇便隨時抽刀刺敵防身。此后,“三把刀”逐漸沉淀出“一把為國,一把為家,一把為己”的內涵,柔情萬種的頭飾和寸鐵殺人的武器便如此神奇地合而為一。

      福州籍作家冰心在《故鄉的風采》中便盛贊“天下之最”的家鄉女子:她們皮膚白皙,烏黑的頭發上插著左右三條刀刃般雪亮的銀簪子,穿著青色的衣褲,赤著腳,袖口和褲腿都挽了起來,肩上挑的是菜筐、水桶以及各種各色可以用肩膀挑起來的東西,健步如飛,充分揮灑出解放了的婦女的氣派!

      三縷銀魂簪上系,半是刀鋒半是柔。柔情與冷峻共同寓于“三把刀”之上,相互矛盾卻又一體共存。在我看來,這簡直和莎士比亞筆下的“矛盾修辭法”一樣神奇浪漫。冷酷的溫暖、苦澀的甜美、明亮的黑暗、愉快的痛苦……創造出這些詞匯的莎翁如果見到福州的“三把刀”,一定會愛不釋手吧!

      朋友買回來的那三條銀簪不僅尺寸大,簪上還鏨刻著八仙、蝴蝶、太極八卦等民俗圖案。簪子常伴青絲髻,悄無聲息的摩擦讓簪上形成一層細膩的光澤,仿佛佩戴者的青春沉淀其中。當年福州女子綰起發髻,將“三把刀”插入發絲,銀簪與烏發想必交織成一幅溫婉卻又堅韌的畫面。

      今天,隨著福州文旅熱,在三坊七巷古厝白色的馬鞍墻下、石板鋪就的巷弄中,常能見到頭戴“三把刀”的旅拍少女,“刀光劍影”后閃動的是她們熾熱柔美的青春。她們或許并不知道將這三條銀簪插在發髻中的深遠含義,但她們認可這發簪讓福州女人颯爽美麗。

      聽說在福建流傳著一句話:“好男不娶福州女”,吐槽福州女人精明、霸道、不愛做家務。這似乎與冰心對福州女人俊俏勇健“天下之最”的觀察不符。經過一番考證,發現這句話實為訛傳,原話是:“好男不娶福州女,縱得功名也枉然?!?/p>

      但仔細想想,福州女人這些被訛傳的“缺點”,恰恰展露出她們獨立、自信、社會地位較高的事實。手握那三把銀簪,福州女人就是戰士。她們的精明讓她們在生活中處事得當、捍衛己權;她們的霸道背后是對苦澀生活的不屈。她們要牢牢掌控自己的命運。

    手機版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