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韓國石化產業拉響“生存警報”

    2025-09-30 19:22:02 來源: 《環球》雜志

    2023年 12月 21日,一艘韓國籍化學品船空載下行至長江常熟段水域時發生起火爆燃。圖為相關部門對事故船舶進行現場施救

    2023年 12月 21日,一艘韓國籍化學品船空載下行至長江常熟段水域時發生起火爆燃。圖為相關部門對事故船舶進行現場施救

    文/《環球》雜志記者 孫一然(發自首爾)

    編輯/馬瓊

    “韓國石油化學正走向死亡”“石化產業被逼至懸崖邊”……面對韓國石化產業現狀,韓國媒體如此報道。

    在韓國近期召開的一場石油化學產業主題論壇上,波士頓咨詢集團韓國代表合伙人金志勛表示,“從當前韓國國內石化企業的營業利潤和財務狀況來看,若當前蕭條情況再持續3年,一大批企業將進入法院接管程序”。他警告稱,在一些周邊國家擴建乙烯、丙烯等基礎原料生產設施,中東產油國直接提煉生產石化產品的背景下,能夠撐過3年以上的韓國本土企業將不足五成。

    失去核心競爭力的韓國石化產業,眼下正深陷近年來最為嚴峻的生存困境。面對這一嚴峻局面,韓國政府已向業界發出呼吁,敦促其主動展開業務重組,削減產能,以求扭轉頹勢。

    “被逼至懸崖邊”

    據韓媒報道,韓國石化原料生產龍頭企業——麗川石腦油裂解中心(以下簡稱“麗川NCC”)8月中旬召開理事會,通過“從股東公司借款批準案”,由此從共同大股東韓華集團和DL集團獲得3000億韓元(1韓元約合0.005元人民幣)的資金貸款。而早在今年3月,麗川NCC已從這兩大股東處獲得2000億韓元的援助。韓華集團和DL集團內部有聲音認為,不排除未來追加資金投入的可能性?!冻r日報》指出,麗川NCC當前的處境,反映了韓國經濟在面臨外國激烈競爭時所感受到的巨大壓力。

    麗川NCC是韓國石化產業的代表性企業,被稱作“石化產業的三星電子”,2017年營業利潤突破1萬億韓元。然而僅僅8年之后,麗川NCC傳出破產傳聞。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從2022年到2024年,麗川NCC累計赤字達8200億韓元,財務狀況持續惡化,2026年到期的貸款規模則達5100億韓元左右,公司發展前景黯淡。

    麗川NCC的處境只是冰山一角。走進麗川NCC工廠位于全羅南道麗水國家產業園區,眼前是一片蕭條景象。園區附近的加油站工作人員告訴《中央日報》,“景氣的時候,大型卡車都排著隊出入園區,最近都很難見到(這場景)”。離園區不到3公里的餐飲一條街,即使在平日午餐的黃金時段,餐廳里也透著冷清。

    麗水產業園區內共有141家石化企業入駐,包括麗川NCC、LG化學、樂天化學等大企業。據韓國產業園區公團統計,截至今年第二季度,麗水產業園區內石化企業雇傭人數為16779人,同比減少5077人。在園區工作的工人李宇錫(音)說:“一同從故鄉過來打工的有四個人,現在都走了。感覺現在不景氣,我也準備跳槽了。園區沒有人了,周邊商圈也熱鬧不起來?!?/p>

    喪失核心競爭力

    韓國專家分析稱,韓國石化產業已在結構上喪失競爭力——對單一產品的依賴,缺失創新與競爭力,是韓國石化產業沒落的主因。

    以麗川NCC為例,公司主要業務是將原油提煉過程中產生的衍生物石腦油進行熱裂解,生產乙烯、丙烯等基礎石化原料。這一業務結構特性決定了其收益受制于原油和石腦油價格。油價下跌時,原料成本下降,利潤增加;一旦油價上漲,原料成本飆升,盈利能力便急劇下降。這種過度集中于單一基礎原料業務,以及對國際油價波動極為敏感的僵化產業結構,造成了麗川NCC如今瀕臨破產的局面。

    從深層角度而言,麗川NCC當前的困境源于其固守傳統、缺乏創新的企業文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公司早在2018年的一份事業報告書中便已清醒地認識到存在“垂直系列化薄弱,業務具有局限性”這些問題,但此后并未作出改變。

    樂天化學也是韓國石化產業巨頭之一。與麗川NCC一樣,在樂天化學的產品結構中,乙烯、丙烯、石腦油裂解裝置等通用型產品的比重很高。這種結構在市場繁榮期曾帶來巨大回報,驅動兩家公司激進擴張。韓國一度將近一半的乙烯產品出口至中國。但與技術力決定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不同,通用產品更容易被趕超。

    據《中央日報》報道,隨著全球乙烯產能的持續擴張,韓國石化產業受到嚴重擠壓。2023年中國生產乙烯5174萬噸,約為當年韓國乙烯產能(1280萬噸)的4倍。市場上供過于求和價格下跌,讓包括麗川NCC、樂天化學在內的韓國大型石化企業在出口市場上折戟。

    與此同時,中東產油國加入競爭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壓力。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在石化行業中擁有原料價格優勢,這些國家為推動其產業多元化,相繼進軍石化產業并進行大規模投資,加劇了供過于求的狀況。據業內估算,中東產品的價格僅為韓國的三成左右,中國產品價格也比韓國產品低15%至20%。韓國企業陷入“越賣越虧”的困境,通用化工產品市場幾乎全面被壓縮。

    韓國檀國大學研究生院科學技術政策融合學科教授金龍鎮強調:“當前韓國石化產業的低迷,并非源于過去幾年周期性的景氣變動,而是因為自身競爭力下降,已經難以為繼。政府必須明確提出改革方向,推動產品高附加值化,以恢復韓國在全球市場的出口競爭力?!?/p>

    2024年 6月 24日,消防員在韓國京畿道華城市的火災現場工作

    2024年 6月 24日,消防員在韓國京畿道華城市的火災現場工作

    政府呼吁重組

    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8月20日呼吁石化業界主動開展業務重組,并承諾政府將全力配合。具潤哲當天以石化產業為主題主持召開“關于加強產業競爭力的有關部門長官會議”,向因全球供應過剩和競爭力減弱而面臨危機的石化產業“動刀”。

    在會議上,韓國10家主要石化企業簽署了有關業務重組的協議。協議內容包括石化行業必須自主削減生產設備,最大限度減少年產量370萬噸,并在年底前向政府提交計劃,說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具潤哲說,“已有跡象表明全球石化產業供應過剩,但韓企卻沉迷繁榮時期,擴增產能,甚至錯過創造高附加值產品的良機,如今陷入巨大困境。只有削減過剩產能和提高根本競爭力才能渡過危機?!?/p>

    具潤哲特別指出,推遲業務重組或欲搭便車的企業,將被排除在政府支援對象之外。

    但一項調查顯示,讓石化企業自行“刮骨療毒”難度不小?!吨醒肴請蟆?月初針對國內10家石化企業進行調查時發現,僅有4家企業將“包括工廠停工在內的結構調整”列為優先自救方案。石化業界對“自主結構調整”持懷疑和觀望態度,各企業也基于自身利益,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盤”。

    某石化企業相關人士對《中央日報》表示,“結構調整有方向和力度之分,現在的情況關乎企業的‘生死’,要么徹底放棄主力業務,要么公司間進行合并。從企業立場來看,這是一場與競爭對手的博弈,政府卻讓企業自行決斷,難免陷入困境?!?/p>

    各企業的組織架構也決定了結構調整的可行性程度和推進速度。例如,LG化學等單一集團控股結構的企業,決策效率相對較高;而像麗川NCC這類合資企業,因多方利益交織,結構調整就面臨重重障礙。

    韓國石化業界與專家則認為,在業務重組過程中,政府應給予更多引導與切實支援。

    韓媒指出,石化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約40萬人,一旦一兩家大型企業停產或破產,將波及上下游數十家合作企業,對地方財政造成嚴重沖擊。韓國《朝鮮日報》報道說,2024年,麗水、蔚山、瑞山等設有石化產業園區的地區所屬稅務署,征收國稅總額約13.4萬億韓元,相較石化產業繁榮時期的2021年下降超三成。

    首爾科技大學教授劉勛指出:“當前,問題已然超過了單靠企業自身就能解決的階段,必須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危機時期對銀行業進行結構重組那樣,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若任其發展,當地經濟也會崩潰?!?/p>

    韓國輿論認為,在重組過程中可借鑒日本過往經驗。韓媒News1報道稱,十多年前日本處于與韓國如今一樣的狀態,日本政府在提出減產目標的同時,還公布了明確的支援措施,為企業大膽推進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由此,日本石化企業通過設備整合,降低通用型產品產能,成功實現了向以高附加值產品為核心的結構模式轉型。

    當前韓國政府雖然引導企業主動減產,但也強調“先企業自救、后政府支援”的方針。韓國政府計劃在綜合考量業界提交的業務重組計劃的合理性,以及企業為自救付出的努力程度之后,才會制定相應的支持方案進行扶持,目前并沒有出臺任何激勵措施。而日本政府此前推出明確的支援措施,給了企業進行大膽的結構調整足夠多的底氣。

    一名韓國石化業內人士對News1說:“企業為改善體質而經歷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政府難道不應該為石化產業的再次騰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嗎?”

    手機版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