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印度電影連映了30年

文/唐璐
編輯/胡艷芬
2025年10月20日,印度孟買馬拉塔神廟的電影院外,電影插曲《Mehndi Laga Ke Rakhna》(直譯為《涂上指甲花吧》,有時意譯為《婚禮之歌》)的旋律混合著爆米花的香味,在空氣中氤氳開來。從印度各地趕來的數百名觀眾一大早就在這里排起長隊。這天并不是新片首映,而是寶萊塢經典愛情電影《勇奪芳心》連續放映30周年的紀念日。
這部電影自1995年10月20日起就在馬拉塔神廟放映,已累計放映超過1500周,創下了全球電影史上連續放映最長紀錄。影院經理馬諾杰·德賽感嘆:“原以為《勇奪芳心》會放映幾年,沒想到這個締造了電影傳奇的影片已經成了影院的靈魂?!?/p>
當天的慶?;顒酉褚粓鼍脛e重逢的集體相認:《勇奪芳心》的影迷帶著這些年攢下的電影票根、已經卷邊的海報、保存完好的磁帶與影集,在售票窗口或海報前合影留念。有人把30年前購買的首張影票和當天買的新影票攤在掌心比較;也有人把多年收集的貼紙、徽章一件件擺出來,像是在為一段共同的紀念見證。
重新定義“浪漫電影”
20世紀90年代的印度剛剛開啟自由化進程,新舊價值觀激烈碰撞?!队聤Z芳心》的誕生恰逢其時,它被視為一部重新定義浪漫的電影。故事發生在倫敦與印度旁遮普,兩個在英國長大的印度年輕人——拉吉(沙魯克·汗飾)和西姆蘭(卡卓爾飾)在歐洲旅行時相遇后相愛。
然而,西姆蘭被保守的父親安排回印度訂婚;拉吉追至旁遮普鄉村,見到西姆蘭后卻立誓“在(女方)父親同意前不會帶她私奔”。影片的高潮發生在火車站,車輪開始滾動,西姆蘭懇求父親讓她與拉吉一起離開,父親最終松手道:“去吧,孩子!”西姆蘭開始奔跑,拉吉伸出手,在最后一刻躍上火車。
一夜之間,沙魯克·汗不僅通過飾演拉吉確立了其寶萊塢首席“浪漫英雄”的地位,也定義了那一代人心目中的理想愛情——熱情且尊重傳統。由此,《勇奪芳心》改變了寶萊塢的愛情敘事套路:此前,浪漫常在兩端搖擺,要么私奔決裂,要么以悲劇收場。而《勇奪芳心》提供了一種新范式——在愛情與家庭責任、傳統與現代價值之間尋找到平衡。拉吉這種“在父母認可前提下追愛”的姿態,成為大團圓敘事的典范。父母希望擁有“拉吉”這樣的兒子,女孩渴望找到“拉吉”這樣的伴侶;而西姆蘭在保守家庭束縛下仍敢逐夢,也在女性觀眾中引發強烈共鳴。
電影之外有一段插曲很值得一提。導演阿迪亞·喬普拉在2023年播出的紀錄片《浪漫主義者》中回憶:《勇奪芳心》之前,尚未成為“國民級”演員的沙魯克·汗雖渴望成名卻拒接此片,原因是他不愿被“浪漫英雄”的頭銜框住,而是想以動作影星的形象立足。在多次勸說無果后,喬普拉拋下了那句后來成為行業箴言的名句:“別把自己關在浪漫故事門外。在這個國家,只有當你被看作每個母親的兒子、每個姐妹的兄弟、每個女大學生的偶像時,你才可能成為超級明星?!?/p>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沙魯克的心門,他最終接演,并把拉吉的角色演繹得瀟灑而有分寸、敢愛且守體面。從此,沙魯克·汗成為印地語電影語境里“浪漫男主角”的代言人;他與卡卓爾也被認為是最受影迷認可的銀幕情侶。

2025 年 10 月 11 日,在印度孟買一家影院,觀眾在電影《勇奪芳心》的海報前自拍
一部電影造就一個“朝圣地”
“我大概看了30遍,還會繼續看?!睂τ诤芏嘤《热藖碚f,《勇奪芳心》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種情感、一種儀式、一個時代的試金石。
30年后,拉吉和西姆蘭依然活在印度人心中——他們的歡笑、叛逆,以及最終躍上列車的那份信念,象征著印度人對愛情的所有渴望:激情、勇氣,和一點點緣分。正因為如此,30年來《勇奪芳心》也讓馬拉塔神廟成為影迷的“朝圣地”。
這家于1958年開業的單廳老影院,硬件設施雖然遠不及孟買那些豪華多廳現代化電影院,但因位于孟買中央火車站附近而擁有了獨特的地理優勢。許多遠道而來的觀眾乘火車或公交而來,花幾十盧比看完《勇奪芳心》后再趕回家或者奔赴下一段旅程。
影院經理德賽解釋道,30至50盧比(約合2至4元人民幣)的低票價,與每天11點30分的固定放映時間,培養了穩定的觀眾群。工作日的觀眾以大學生和年輕情侶為主,周末常常滿座?!坝行┤藥е⒆觼?,給他們看父母上大學時看過的電影;有些人則帶著父母來,一起重溫他們第一次看的電影?!狈昙o念日或影迷組織活動,影院常被整場包下;外地與海外的旅行團也會提前預約,把“在馬拉塔神廟看《勇奪芳心》”列為行程上的一項“朝圣”任務。
馬拉塔神廟有一些重要的歷史節點:2005年5月和2014年12月分別慶祝了《勇奪芳心》放映500周和1000周。但在2015年2月電影放映第1009周時,因發行收入面臨壓力,門口一度掛出告示:“這是《勇奪芳心》放映的最后一周”。
消息傳出,影迷們的電話如潮水般涌入,“誰讓你們這樣做的,憑什么撤掉這部電影?”德賽回憶道,影院在幾天之內接到兩三百個抗議電話。很快,管理層決定讓《勇奪芳心》重新上映。自此起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放映才被迫暫停,但也僅停了4個月。德賽說,“在那之后,我們繼續放映。對于馬拉塔神廟來說,這早已不再是為了賺取票房,而更像是把一件事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用一次次準點開場,穩住一座城市里與愛有關的約定?!?/p>
筆者也赴過這場約定。20世紀90年代我在新德里留學,見證了《勇奪芳心》帶起的文化浪潮,當時海報與電影中的旋律鋪天蓋地,校園里、公交車、火車和街角鋪子,隨處可見拉吉和西姆蘭的海報;2005年當我重回印度,發現10年過去了,電影插曲依然是網吧、電臺常播的流行曲目;2015年,我常駐孟買,得以更近距離觀察印度人對它有多熱愛。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走進馬拉塔神廟,恰逢影院慶?!队聤Z芳心》放映1000周,票價僅25盧比(其時別的電影票價一般都在100盧比以上)。放映廳看起來像一個被妥善保存的“時間房間”:略顯斑駁的墻面、褪色的天鵝絨座椅、高高的天花板與嗡嗡作響的大電扇。燈光暗下來,前奏響起,觀眾像約好了一樣起立、吹口哨、合唱、鼓掌、再坐下——這種集體儀式到現在已延續了30年。當時旁邊一位觀眾對我說:“我幾乎每周來一次?!憋L扇震響的聲音仿佛給他的話語也打上了節拍。

2025 年 10 月 17 日,人們在印度孟買一家影院觀看電影《勇奪芳心》
銀幕之外
《勇奪芳心》的影響早已躍出了銀幕,為印度帶來更多新鮮空氣和歷史性突破。
比如,它掀起了一場時尚革命:年輕人紛紛模仿男女主角的穿搭,那是一種既體現印度傳統價值觀又帶有西方休閑風的服飾,西姆蘭的綠色紗麗、披肩、長裙,拉吉的皮夾克、牛仔褲、棒球帽等,風靡一時;它創造了一種電影范式:“追火車”場景成為寶萊塢的浪漫符號,許多電影通過模仿這一段落來表達愛情;它帶動了電影旅游,開啟了寶萊塢通過外景地拍攝帶動世界旅游目的地探索的先河:由于多個場景在瑞士拍攝,電影把瑞士變成了印度人的夢想之地,旅行社也迅速把“《勇奪芳心》的拍攝地風景”打包成旅游線路,此后印度電影“到國外取景講國內故事”成為一種成熟的制片路徑。
但一些Z世代(1995年到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并不把《勇奪芳心》奉為愛情的圭臬。有人嫌它節奏太慢、太克制,有人指出“順從被浪漫化、性別分工過于明確”,甚至有人直言“一分鐘都不想看”。
對此,德賽的觀察是,影片的魅力已跨越了幾代人,新觀眾仍在不斷涌入馬拉塔神廟,其中就包括很多年輕人?!罢驗椤队聤Z芳心》不是Z世代能理解的愛情故事,影院里常??吹侥贻p人帶著朋友前來解疑,他們試圖理解這部電影為何如此深刻地影響著印度人。如此循環往復,現在拉吉對他們來說已充滿魅力,西姆蘭也變得可愛起來?!?/p>
《勇奪芳心》的男女主角飾演者最近也分享了他們的感受。沙魯克·汗說:“很難相信已經30年了。太多的情侶告訴我,他們因為這部電影相愛、結婚。它對印度與南亞的流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笨ㄗ繝杽t說,30年來,“它已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印度愛情故事的變遷。那些曾經在拉吉與西姆蘭故事中夢想過愛情的16歲少年,如今已為人父母,把愛情講給下一代聽?!?/p>
回到馬拉塔神廟,從那塊“將下架”的告示板被摘下起,這里就不再只是一家影院。至于“放映會持續到何時”,答案是:只要馬拉塔神廟還在,電影就會一直放下去。正如影評人巴拉德瓦吉·蘭根所言,對于仍在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之間徘徊的國家來說,《勇奪芳心》的吸引力將會持久存在。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