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內塔尼亞胡

文/王晉
編輯/吳美娜
自新一輪巴以沖突2023年10月爆發以來,以色列方面的動向持續牽動輿論視線,其中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處境,成為觀察巴以沖突和地區局勢走向的重要窗口。
在2022年的議會選舉中,內塔尼亞胡領導的陣營贏得議會多數席位,并成功組閣?,F政府由右翼和極右翼勢力組成,有著“史上最右政府”之稱。截至目前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執政累計超過18年。但本屆任期內,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維系執政聯盟、應對個人貪腐指控等多重壓力。如果本屆政府任期能夠順利結束,以色列下一屆議會選舉將于2026年10月舉行。有媒體分析認為,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黨聯盟將難以達到執政所需的多數議席。
10月中旬,內塔尼亞胡宣布將參加2026年議會選舉,并自稱能夠贏得連任。以色列媒體先前報道認為,內塔尼亞胡本屆任期試圖通過延長加沙戰事確保極右翼政黨繼續留在執政聯盟,為其執政“續命”。
如今距離下一次議會選舉不足一年,內塔尼亞胡能否如愿?以色列反對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亞伊爾·拉皮德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以反對派已向美國傳遞信息,即“內塔尼亞胡已失去對議會和政府的控制”。
面臨審判壓力增大
2020年初,以色列檢方以受賄、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3項指控,正式起訴內塔尼亞胡。同年5月,法院首次開庭審理該案,內塔尼亞胡因此成為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審理的在任總理。據以色列媒體報道,如果罪名成立,內塔尼亞胡因受賄面臨的刑罰將是最高10年監禁,因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面臨的刑罰將是最高3年監禁。
2025年11月,案件有了最新進展:法院對部分核心證據進行了實質審理,針對內塔尼亞胡與企業高層間的財務往來展開了公開質證。以多家媒體梳理發現,自審理啟動以來,內塔尼亞胡多次以戰事、外訪、健康等理由“拖延避審”。這是否構成對司法程序的規避,成為輿論爭議焦點。
以色列民眾對此意見分裂明顯。支持者認為對內塔尼亞胡的審判可能被政治化,是對右翼政府和強勢總理的干擾;反對者則強調必須保持法治尊嚴,無論職位高低,都應承擔法律責任。
社會兩極分化在選民層面產生連鎖效應,中間派及溫和選民對內塔尼亞胡的政治信任度出現波動,而右翼和極右翼選民則表現出對內塔尼亞胡的堅定支持,這雖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政治壓力,但并未完全消解政敵和公眾對其執政合法性的質疑。
而隨著審判進入關鍵證人做證階段,媒體密集報道案件進展,公眾對司法程序透明度的關注持續升溫,也加劇了以色列政治舞臺的緊張態勢。這迫使內塔尼亞胡必須在法律應對、選民溝通及政策執行之間保持高度平衡,因為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政治聯盟的裂解或民意支持率的下降。
11月初,有以色列民調顯示,內塔尼亞胡所在的利庫德集團支持率雖保持領先,但在中間派和年輕選民群體中,其信任度顯著受損。這也使其領導的政府在處理關鍵問題時面臨更多挑戰。

2025 年 10 月 30 日,以色列極端正統派猶太教人士在西耶路撒冷參加集會示威
派系矛盾難彌合
由于內塔尼亞胡所領導的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力量是一個相對松散的政治聯盟,其內部裂痕從2022年末組建聯盟之時就已埋下。其中,少壯派領袖如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伊塔馬爾·本-格維爾(49歲,極右翼政黨猶太力量黨領導人)和財政部長比撒列·斯莫特里赫(45歲,極右翼政黨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領導人),時常挑戰內塔尼亞胡的領導地位。
本-格維爾近日公開威脅,若不推進對恐怖分子的死刑法案,將率黨退出執政聯盟。斯莫特里赫近來則借機推動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擴張相關法案,該法案已于10月下旬在議會通過預備性表決。有右翼政黨認為此舉可能會影響以色列和美國的關系。
需特別指出的是,右翼陣營內部圍繞極端正統派(也被稱作哈雷迪猶太人,是正統猶太教的一個保守派別,執行嚴格的猶太教法,目前占以色列總人口約13.5%)服兵役問題,產生了難以彌合的矛盾。在以色列,大多數公民年滿18歲必須服義務兵役,但極端正統派猶太教人士長期得到豁免。
利庫德集團的選民以右翼世俗派猶太人為主,而沙斯黨等極右翼宗教政黨選民則以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為主。極端正統派猶太選民視免服兵役為“神圣義務”,令世俗右翼頗為不滿。2025年的一項民調顯示,75%支持利庫德集團的選民支持強制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服義務兵役,這遭到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群體強烈抵制。10月30日,西耶路撒冷爆發了極端正統派猶太教人士組織的大型集會示威,反對政府擴大兵役征召范圍,造成人員傷亡。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極端正統派猶太人長期享有免服兵役待遇,并獲得國家補貼。近些年,這一群體人口數量爆炸式增長,在以色列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抬升,其不服義務兵役卻享受特殊的政治和社會待遇,讓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世俗派和改革派猶太人產生不滿。他們認為,以色列已陷入嚴重的社會不公正狀態,也極大地侵害了世俗派和改革派猶太人群體的利益。
以色列代表世俗派猶太人的中間翼政黨和右翼政黨,已多次要求修改以色列相關法律,擴大以色列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服兵役的比例,或強制其參軍。以最高法院2024年6月裁定,極端正統派猶太教神學院學生群體不再享有義務兵役豁免權。
但在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看來,保持其享有上述權利是保證以色列極端正統派宗教和社會特性的重要前提。由于該議題牽動宗教、法治、社會結構與戰爭動員能力等多方面,無疑是影響以色列政治未來方向的關鍵變量之一。
在其他一些議題上,若以色列政府試圖通過外交途徑緩和沖突、推動人質交換,必然涉及撤軍、政治承諾甚至領土安排,這必將遭到極右翼力量的激烈反對,甚至可能直接導致政權瓦解。軍事與外交策略被政治結構綁架的以色列政府,迅速調整戰略方向阻力重重。
政治命運目前難說
一段時間以來,以色列的國際聲譽可謂跌至谷底,多方譴責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行為。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達成加沙?;鸬谝浑A段協議后,10月13日舉行的“沙姆沙伊赫和平峰會”受到高度關注。來自約3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但作為加沙沖突當事方的以色列和哈馬斯領導人缺席。有媒體爆料,內塔尼亞胡出席峰會的消息引發地區國家領導人的集體反對,導致他迅速取消行程。
在以色列國內,屢次大規模動員征招預備役人員,也嚴重影響了民眾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擠占政府針對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公共支出。11月4日,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公布了2026年以色列國家預算初步框架,將赤字目標定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2%。他強調,在經歷兩年戰事導致國防開支激增后,應更高效地管理國防開支。
隨著沖突范圍的擴展和沖突時間的延長,以色列內部在戰后加沙治理、國際形象恢復、與美國協調以及對伊朗與黎巴嫩采取何種戰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分歧嚴重,“長期戰爭-社會動員-經濟停滯-政治爭論”的循環不斷累積風險。以色列區域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主管羅?!せ祭锟嗽赋?,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在政治結構上高度脆弱,其政府當前的很多內外決策缺乏長期考量,不過是為了“拖過一個又一個敏感時間點”。
在分析人士看來,即使當前執政聯盟解體,也并不意味著內塔尼亞胡一定倒臺。內塔尼亞胡的政治手腕和政治運作極具靈活性。從其過往經歷看,內塔尼亞胡并非完全依賴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力量,他常通過靈活讓步和妥協,拉攏中間派甚至左翼政黨的支持,組建跨黨派的政治聯盟。如果部分右翼和極右翼政黨退出執政聯盟,他仍可能通過引入中間派和左翼政黨填補黨派空缺,以維持政府運作。
實際上,在過去多年的以色列大選中,盡管選民常有批評,但每次選舉,內塔尼亞胡仍能贏得大部分選民支持,重新執政。由于目前右翼和極右翼陣營中尚未出現足夠強大的新黨派挑戰利庫德集團,該黨仍可能繼續主導右翼與極右翼政治光譜,保持其核心地位。
此外,針對內塔尼亞胡的貪腐案的審判結果也不明朗。以色列司法改革仍在推進,未來可能逐步約束并削弱最高法院和檢察機構的權威,從而限制法院對內塔尼亞胡作出貪腐判決。同時,國內民意對內塔尼亞胡是否應承擔責任存在明顯分歧,審判是否會徹底改變內塔尼亞胡政治命運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綜合更多因素,即便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解體,也未必會導致以國內政黨體系出現無法彌合的裂痕,而更可能成為國內政治格局洗牌的新起點。在少壯派政治力量崛起、社會整體右傾的大背景下,倘若不是內塔尼亞胡,未來以色列也很可能迎來新的、立場更強硬的政治領導人。
?。ㄗ髡呦滴鞅贝髮W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