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走出瀕危:賽加羚羊的命運傳奇

    2025-11-24 12:13:34 來源: 《環球》雜志

    2020 年 2 月 16 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一家動物園拍攝的賽加羚羊

    文/《環球》雜志記者 張繼業 實習生 王倩(發自莫斯科)

    編輯/劉娟娟

      在遼闊的中亞草原上,棲息著一種長相奇特的羚羊——鼻子高高隆起,又飽滿地垂下,宛若一根矮胖的象鼻,讓人過目不忘。這就是賽加羚羊,也被稱作高鼻羚羊。因為讓人過目難忘的長相,賽加羚羊成為動物界的新晉“網紅”。

      看上去憨態可掬的賽加羚羊,實際上是高寒地區最堅韌的荒野求生大師,奇特的鼻子可以幫它們抵御風沙和寒冷。從冰河時期走來,賽加羚羊見證過地球的滄桑巨變,其種群史更是一部在瀕危與重生間反復上演的傳奇。如今,這群來自遠古的生靈,正以新的方式走進人們的視野。

    長著大鼻子的草原精靈

      賽加羚羊是偶蹄目??蒲騺喛聘弑橇缪驅?,是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曾與猛犸象、劍齒虎一同棲息在歐亞大陸腹地,有季節性遷徙的習慣。目前,全球逾98%的賽加羚羊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其余分布于蒙古國、俄羅斯等地的荒漠與半荒漠草原地帶。

      賽加羚羊體型中等,體長在1米至1.7米左右,肩高60至80厘米,成年后體重約30至60公斤。雄性賽加羚羊頭上長有淡琥珀色的長角,環棱明顯,雌性則沒有角。

      賽加羚羊最引人注目的大鼻子,是它們在嚴酷環境中賴以生存的秘密武器。其鼻子覆蓋著毛發、腺體和黏液管,每一個鼻孔里有帶黏膜的特殊囊,夏天能夠過濾沙塵,冬天可以加熱冷空氣,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讓它們能在風沙、嚴寒中存活。

      賽加羚羊不僅有大鼻子這一“時尚單品”,它們的“衣品”也十分多樣。每到換季,賽加羚羊的毛發就會隨之變化,夏天是棕紅色或棕黃色的短毛,冬季則長出淺灰棕色或灰白色的濃密長毛,來抵御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

      賽加羚羊的繁殖能力很強。每年11月,賽加羚羊進入發情期,雄性的鼻子變得腫脹,發出吼聲,低頭角斗,爭奪交配權。獲勝的雄性賽加羚羊可與5至15只雌性交配。次年4月,雌性賽加羚羊生產,小賽加羚羊出生僅幾天,便能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奔跑。

      奇妙的賽加羚羊,在華夏文明的早期記憶中曾留下過蹤跡?!渡胶=洝つ仙浇洝访枋隽艘环N異獸,“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許多學者推測,這種“無口”的奇特描述,正源于賽加羚羊巨大的鼻子從正面遮住了嘴巴的視覺印象。

      中國新疆地區曾是賽加羚羊重要的棲息地。然而,20世紀60年代,由于過度捕獵、遷徙路線阻隔、棲息地遭到破壞等原因,賽加羚羊在中國滅絕。如今在其主要棲息地哈薩克斯坦,賽加羚羊又上演了一場更為驚心動魄的命運沉浮故事。

    2011 年 4 月 7 日,在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兩只賽加羚羊在快速奔跑

    哈薩克斯坦國寶重生記

      作為賽加羚羊主要分布地的哈薩克斯坦,為保護賽加羚羊投入了巨大心血。

      20世紀70年代,哈境內的賽加羚羊約有120萬只。然而,由于在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地區傳統民間醫學中,尤其在游牧民族草藥與動物藥系統中,賽加羚羊角被認為具有藥用和保健功效,可降熱鎮靜、補氣強身和“驅邪護身”,使得賽加羚羊成為盜獵者的首要目標,遭到大規模捕殺。此外,受動物疫病、農業開發等影響,到2003年,賽加羚羊數量銳減,僅剩2.1萬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其調為最高風險等級的“極?!蔽锓N,距離野外滅絕僅一步之遙。

      危急時刻,哈政府開展了一系列保護行動。2006年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蒙古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在《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框架下簽署《關于賽加羚羊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諒解備忘錄》,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積極開展合作,暢通遷徙路線,打擊盜獵行為。哈政府還建立了總面積超過500萬公頃的特別保護區,并出臺嚴格的禁獵政策,延長禁獵期限,加重對盜獵活動的懲罰,禁止刊登羚羊角廣告等。

      但保護行動并不順利。許多當地居民沒有工作,只能靠捕殺賽加羚羊、售賣羚羊肉和羚羊角為生,盜獵利益鏈頑固復雜,致使賽加羚羊的數量一直未得到有效恢復。201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使超過12萬頭賽加羚羊在短短兩至三周內死亡??茖W家分析,由多殺巴斯德氏菌引發的出血性敗血癥可能是悲劇發生的起因。

      面對危機,研究人員開展了更為精細的監測與研究,通過追蹤賽加羚羊的遷徙路線,為恢復和管理保護區提供重要依據。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等眾多民間力量加入進來,呼吁民眾增強動物保護意識,在開展大規模巡邏遏制盜獵活動的同時,加強保育工作。

      在各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賽加羚羊種群數量逐漸攀升。202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將賽加羚羊的風險等級下調為“近?!?。哈薩克斯坦境內賽加羚羊數量一度突破410萬只,再次成群結隊馳騁在遼闊草原上,形成一道壯美風景。

      這是一個全球物種保護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功。然而,迅速的“羊口”爆炸,也給哈薩克斯坦帶來前所未有的“甜蜜煩惱”。尤其是在哈西部的種群保護區,局部高密度聚集導致嚴重的生態失衡。泛濫的賽加羚羊還對農業造成影響,萬畝麥田被啃食殆盡,農民損失巨大。此外,賽加羚羊被發現攜帶鼠疫桿菌和小反芻獸疫病毒,疫病暴發可能導致草原生態系統失衡,大規模尸體腐敗影響食腐動物、地下水與土壤微生態環境。

      面對如此情況,哈政府再度出手,從全力保護轉向科學調控數量。哈生態與自然資源部近年來已批準國有企業統一實施計劃性獵捕,在林業和野生動物委員會的監督下,獵捕數萬只賽加羚羊。

    跨越天山的友誼使者

      在哈薩克斯坦為平衡境內龐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而努力時,這場生命的復蘇也延伸到了哈東方鄰邦——中國。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同為歐亞草原的守望者。對中國而言,賽加羚羊承載著歷史悠久的美好記憶。20世紀60年代,賽加羚羊在新疆一帶滅絕,此后數十年,中國曾多次努力引入賽加羚羊。

      80年代末,中國從美國圣迭戈野生動物園和德國柏林泰爾動物園引進11只賽加羚羊,在新疆建立了中國首個賽加羚羊人工繁育種群基地。此后,甘肅瀕危野生動物繁育中心(1994年更名為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2012年更名為甘肅瀕危動物保護中心)等機構相繼開展賽加羚羊的繁育與保護工作。1997年,中國為改善圈養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從俄羅斯引進一批賽加羚羊幼崽。由于長途運輸和氣候等多重因素影響,多數幼崽不幸夭折,最終僅有一只雌羚順利抵達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并成功融入原有種群,留下寶貴血脈。

      不同于野生的賽加羚羊,圈養賽加羚羊性情膽小,對氣候和環境適應性差,人工繁育十分困難。30年來,甘肅瀕危動物保護中心的賽加羚羊還不到200只,種群年均增長率僅3%,復蘇之路步履維艱。

      希望從草原另一端傳來。在今年于哈薩克斯坦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哈宣布向中國贈送1500只賽加羚羊。這份厚重的國禮,以兩國共有的古老生靈為紐帶,不僅象征著中哈之間的深厚友誼,更像是一場生命的歸鄉。

      對于哈薩克斯坦而言,這是生態恢復成果共享與自信的體現;而對于中國,則重新燃起恢復羚羊種群數量的希望。如今,這批賽加羚羊正“蓄勢待發”,未來很快就會來到中國。

      至此,賽加羚羊的故事完成了一個動人的循環。它們從中國的土地上消失,在哈薩克斯坦經歷了一場從瀕臨滅絕到繁榮的奇跡。如今,它們正以中哈友誼使者的身份,踏上新的旅程。從遠古走來的羚羊,穿越冰川、草原與國界,見證著人類對自然從索取、反思到保護、協調的認知變遷。它們的鼻子嗅出旅途的方向,它們的命運折射著文明的成長。賽加羚羊的未來,將是跨國界、共擔當的關于生命與和諧的新敘事。

    手機版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