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北麓,沽水之源。夏末秋初的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處處洋溢著文明新風,從書香濃郁的展覽活動到秩序井然的零工市場,從豐富多彩的文化實踐到潤物無聲的文明培育,這座塞北小城正以扎實的舉措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讓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展現著“文明中國”的基層實踐。
深挖本土資源 讓成長浸潤“沽源印記”
讓文明之風蔚然成風,文明理念植根于人們心中,核心在于“接地氣、有溫度”,為此,沽源縣以青少年成長為重點,深度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與特色產業資源,打造“沉浸式”培育場景,讓文明素養在體驗中自然生長。
西新社區“紅領巾實踐營”的公益托管班,就將課堂搬進了沽源的“文化寶庫”。在沽源縣博物館,35名學生跟隨志愿者的腳步,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
“快看,這個陶罐的花紋和課本里的一模一樣!”在歷史文物展覽區,孩子們興奮地指著展品交流。從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沽源的歷史長卷在孩子們面前徐徐展開。二樓的元代展區更是讓大家挪不開腳步,按比例復原的察罕腦兒行宮模型前,孩子們踮著腳數著亭臺樓閣,在志愿者講解中感受歷史的魅力。
沽源縣藜麥館內,孩子們參觀陳列展品
而在“中國藜麥第一縣”的特色地標 —— 藜麥館,另一種驚喜正在上演:飽滿的藜麥穗子如彩色鈴鐺般懸掛,紅似瑪瑙、黃如琥珀,展板上詳細記錄著藜麥從高原引種到規?;N植的艱辛歷程,講解員還帶著孩子們觸摸藜麥種子、通過放大鏡觀察細節,觀看藜麥清洗、加工、制成美食的全過程?!霸瓉砦覀兂缘霓见滐灨?,要經過這么多步驟!”學生們的感慨,正是勞動精神與珍惜糧食理念的生動傳遞。
這些融合歷史文化與特色產業的研學活動,并非偶然之舉,而是沽源縣文明培育的“經驗縮影”:堅持“本土資源為根”,將博物館承載的舊石器時代至民國的歷史脈絡、藜麥館代表的特色農業成果,轉化為獨一無二的教育素材,讓青少年在了解家鄉中厚植鄉土情懷;注重“沉浸式體驗”,通過觸摸文物、觀察作物、互動提問等方式,讓歷史知識與勞動教育從“被動聽”變為“主動學”;強化“家校社協同”,多方聯動形成培育合力,不僅豐富了青少年暑期生活,更讓“熱愛家鄉、尊重歷史、珍惜勞動”的文明理念,深深烙印在成長軌跡中。
打造特色品牌 讓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以“雙爭”活動為牽引,沽源縣不僅開展了“書香節”、“村規民約講述大賽”等多元化文明實踐活動,更培育出“金蓮花開”這一深入人心的金字招牌,讓文明實踐成為連接文化、產業與民生的紐帶和推動沽源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沽源縣第二屆好聲音歌手大賽青年組決賽現場
“活了大半輩子,從沒敢想過能站在這么大的舞臺上唱歌!”在“金蓮花開”歌手大賽的后臺,村民溫金花握著話筒反復練習,眼角難掩激動。此次大賽吸引了100多位選手參賽,其中既有二十多歲的青年,也有像溫金花這樣年過五旬的“草根歌手”。當她得知歌手大賽招募信息后,在子女的鼓勵下報了名?!罢旧衔枧_的那一刻,燈光照著我,臺下全是鼓掌的鄉親,我這心里比吃了蜜還甜!”與此同時集體婚禮的現場也滿是溫情與感動。當70多歲的金婚夫妻代表郝云與趙秀英穿著整潔的禮服,手牽手走上舞臺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拔覀兘Y婚那會兒,就領了個證,連張像樣的照片都沒有?!焙略凭o緊握著妻子的手,聲音有些哽咽,“沒想到老了還能趕上這么好的集體婚禮,謝謝‘金蓮花開’圓了我們的夢!”老兩口還向現場的新人送上祝福:“好好過日子,互敬互愛,比啥都強!”
其實,水城廣場上,不僅有歌手大賽,集體婚禮更有熱鬧非凡的文明集市和歌聲悠揚的原創歌曲展演。在乾華廣場內,還有“雙爭有我?畫說河北”“金蓮花開·文潤沽源”書畫展墨香四溢。這些“金蓮花開”系列活動的成功踐行,也蘊含著深刻的實踐經驗:
錨定地域符號,讓品牌有“根”。沽源縣深知,文明實踐品牌要想“立得住”,必須扎根本土土壤。提及沽源,“八百里金蓮川”的盛景是刻在百姓心中的集體記憶,金蓮花堅韌、純凈、向上的精神,與文明實踐的內涵高度契合?;诖?,沽源縣以金蓮花為“精神錨點”,構建起涵蓋文化藝術、文明倡導、體育賽事、基層服務的活動矩陣。每一項活動都帶著“沽源印記”,讓群眾感受到“家門口的文明實踐”。
聚焦群眾需求,讓服務有“溫度”?!敖鹕徎ㄩ_”的核心始終是“群眾”,活動設計圍繞群眾需求,活動效果由群眾評判。無論是為選手提供舞臺的歌手大賽,還是為市民提供能夠品特色,享服務的便捷文明集市,亦或是圓了老人“婚禮夢”的集體婚禮,每一項活動都精準對接群眾的“急難愁盼”與“心愿訴求”,讓服務有溫度,有情懷。
堅持多方協同,讓活動有“力”?!敖鹕徎ㄩ_”系列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縣委統籌、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強大合力。在活動籌備與舉辦過程中,20余個支持單位各司其職:公安干警維護秩序,確保群眾安全;消防員筑牢安全防線;團委組織志愿者提供服務引導……這種“分工明確、協同聯動”的機制,打破了部門壁壘,形成了工作合力,確保每一項活動都能有序推進、落地見效。
創新運作模式,讓品牌有“生命力”。沽源縣探索出“品牌化運作、項目化實施、常態化開展”的新模式。在“品牌化運作”層面,沽源縣不僅將“金蓮花開”確立為統一的文明實踐核心標識,更通過具象化設計強化品牌認知——精心打造“金蓮花開”專屬品牌logo,同步推出品牌IP形象“沽小顧”,以活潑可愛的卡通造型傳遞親和感,既呼應“沽源” 地名,又暗含“服務顧全群眾”的理念,圍繞“沽小顧”,衍生出系列表情包和水杯、雨傘等實用周邊以及“沽小顧”主題紅馬甲,在不斷增強品牌辨識度的同時積極擴大影響力,讓“金蓮花開”從抽象概念變為看得見、用得上、記得住的“身邊品牌”;“項目化實施”將各類活動先整合后拆解,整合統籌各類活動資源,再將其拆解為各環節各步驟,確?;顒右幏秾嵤?,有序落實;“常態化開展”則讓文明實踐融入日常,更以全年開展的實踐活動為載體,實現品牌形象的持續推廣。同時,沽源縣還借助“初見會客廳”直播訪談等新媒體手段,擴大活動影響力,讓“金蓮花開”不僅能“落地”,還能“傳聲”,持續為品牌注入生命力。
聚焦民生痛點 讓規范服務 “溫暖人心”
文明創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心工程”。沽源縣從本地實際需求出發,以規范化建設破解民生難題,讓文明創建的成果惠及每一位群眾。
沽源縣零工市場內,早點攤位的煙火氣
“以前在馬路邊等活,現在有了這個零工市場,又干凈又安全,攤位還能固定!”在沽源縣規范化零工市場,務工者張師傅一邊填寫登記表,一邊感慨道。作為華北重要蔬菜產區,沽源縣每年需數萬名務工者參與春播秋收,長期以來,三角營子馬路勞務市場是零工主要集散地,人員密集、環境難管理等問題,不僅影響市容,也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針對這一痛點,沽源縣建成占地30畝的規范化零工市場,科學劃分招工洽談、人員休息、商品售賣等功能區,由沽源縣啟源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日常運營,徹底改變“馬路市場”的混亂局面。
在市場運營中,沽源縣總結出清晰的實踐路徑:堅持“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入駐務工者實名登記,商販定點經營且接受食品安全檢測,專業公司負責環境衛生,讓市場運營有章可循;突出“公益屬性”,對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免收費用,降低對接成本,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延伸“服務鏈條”,不僅提供線下“一站式”仲裁調解、法律咨詢服務,還計劃上線線上平臺,實時推送用工信息與政策解讀,讓零工市場成為“務工者的港灣、用工單位的幫手”。投運首日,市場便吸引大量務工人員與用工單位,昔日的“馬路痛點”,如今變成了“民生亮點”。
從文明培育的“本土深耕”,到文明實踐的“品牌賦能”,再到文明創建的“民生導向”,沽源縣以扎實的本土探索,讓文明成為縣域發展的鮮明底色。未來,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花,將繼續以更鮮活的姿態綻放,引領沽源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