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靚麗的“名片”,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溫馨注腳和城市文明最動人的“底色”、最耀眼的“成色”。
如今,漫步衡水市區,城市管理微改造、微提升讓街巷、生活小區、集貿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有事好商量 和諧在身邊”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實現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閉環解決,文化活動精彩紛呈不斷扮靚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25年以來,衡水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城市管理、惠民利民、文化傳承和城鄉統籌等領域深耕厚植,實現了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質雙提升,持續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和“成色”。
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質 奏響城市文明“協奏曲”
早晨八點的市區康寧街早餐微市場,張貼統一標識的早餐車整齊排列,附近居民們按順序排隊等候,一派井然有序?!耙郧斑@里是流動攤販的聚集地,擁堵又臟亂?!闭谫I早餐的市民周女士對早餐微市場的設立格外滿意,她說“現在好了,買早餐方便了,道路也通暢了!”
記者了解到,如今,在衡水市區,像這樣的早餐微市場在街道和社區周邊隨處可見。這些早餐點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利用城市“邊角料”空間為民生服務,體現了城市管理的智慧,更獲得了群眾的贊許。
“城市管理就像繡花,一針一線都要精準到位!”衡水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綜合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悉,今年以來,為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衡水市堅持短時攻堅和長久深化相結合的方式,在補短板、重文明上實現新轉變,在低投入、精管理上實現新突破,不斷奏響城市文明“協奏曲”。
衡水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的修補原則,強化攻堅補短板,通過微改造、精管理等舉措,不斷完善街巷、生活小區、集貿市場的基礎設施和日常管理。
“如今,漫步衡水市區,道路平整寬闊,出行越來越便捷了!”在提升市民出行體驗方面,為給市民創造更加文明整潔的出行環境,衡水市同樣下足繡花功夫,以重點區域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整治為突破口,以點帶面促提升,進一步強化人性化管理、科學化建設。先后對主城區永興路、大慶路、紅旗大街等16條主干道路的便道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對崇文路、育才大街部分路段進行罩面維護,精心營造出文明整潔、優美亮麗、規范有序的城市環境。同時,為緩解市區停車壓力,積極整合市區公共資源,施劃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位。
截至目前,市區新建馬路微市場29處、微改造交通路口12個、施劃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位12萬余平方米,城市管理溫度大幅提升。
精準服務惠民生 “民生訴求”變“幸福實景”
近日,在桃城區福苑社區的黨群活動中心里,一場別開生面的“樓門議事會”正在舉行。十幾名居民代表圍坐在一起,就社區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各抒己見。
“我們這個‘樓門議事廳’雖然只有一間小活動室,卻是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大平臺?!鄙鐓^負責人劉韶靜介紹,今年以來,他們已通過“樓門議事廳”解決各類居民反映問題200余件。其中,社區網格員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多方協調資源,新增了停車棚32個,充電樁726個,有效緩解了矛盾、消除了安全隱患,變“民生訴求”為“幸福實景”。
打造樓門議事廳、開展“訪千樓進萬家”活動、成立黨員志愿服務崗……衡水市以增強城市功能品質和滿足群眾需求作為提升城市溫度、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重要基礎,以民生為導向,強化為民服務意識,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打好基層治理“組合拳”。
針對衡水老小區多、物業功能不完善等問題,衡水市積極發揮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作用,采取先償后買、以大托小、連片物業、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等多元化運營模式,打通文明提升和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同時,廣泛開展了“有事好商量 和諧在身邊”專項行動,打造了社區議事室、居民議事點、樓門議事廳,通過召開居民議事會、商戶懇談會、業主圓桌會、吐槽大會等形式,面對面化解鄰里、家庭矛盾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疏導情緒,群眾回訪滿意度達100%。通過“訪千樓進萬家”、向市民報告等活動,近距離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按照“收集、解決、反饋”工作機制,將辦理結果及時反饋到位,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衡水市氣象局組織黨員志愿者到社區清理環境衛生
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建立了黨員社區志愿服務隊、物業黨支部、黨員志愿服務崗等,帶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義務勞動、公益活動,為群眾帶好頭、多奉獻、做示范,引導群眾成為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文化浸潤暖民心 匯聚衡水發展“大文明”
“黃河泛濫成汪洋……九州劃定冀為首,鼎立龍興萬古長?!敝苣┑暮馑皡^,滏陽樓飛檐浸染霞光,衡水湖波光蕩漾千年回響,全新升級的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大美衡水 湖韻千年”正在上演,為游客們帶來全新的視覺文化盛宴。
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大美衡水·湖韻千年》現場
“沒想到在家門口可以看到這么高水平的演出,簡直太震撼了!”近日,在衡水湖畔,專程帶著家人來觀看演出的周先生贊嘆道。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培育城市文明,要在文化的滋養涵育下形成與現代化人民城市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推動城市風貌和群眾面貌不斷改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衡水市立足濃厚的歷史和文化資源稟賦,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以鮮亮的文化底蘊提振城市精氣神,呈現衡水生態之美、歷史之美、文明之美,匯聚全市發展的“大文明”。
面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征,衡水市采用分眾化、精準化方式優化供給,依托名家工作室、文化場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培育建設了一大批公共文化空間,舉辦了“新時代鄉村文化大集”,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方便得到更多樣、更有品位的精神文化服務。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更為不斷擦亮衡水城市名片、增強群眾家鄉榮譽感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托大運河文化和漢文化資源,打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廣場,傳承城市記憶,提升城市形象。今年以來,衡水市繼續實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衡水篇章文藝精品創作行動、遺址保護工程,依托國家級非遺衡水內畫打造了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推動冀州漢代古城墻遺址公園建設。立足基礎教育、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產業“四大優勢資源”,衡水市建立了“基地建設、導師培訓、課程研發”三位一體研學旅游推進機制,構建起從課程研發、基地建設、導師培訓到市場營銷的完整產業鏈條。
鄉村新風撲面來 繪就文明“新畫卷”
近日,記者來到深州市高古莊鎮北梨園村,正趕上村里的季度積分兌換日。村民老張用文明積分兌換一瓶洗發水后,高興地說:“打造村路,參加志愿活動都能獲得積分,現在大家爭著做好事!”
以小積分撬動大文明,是衡水市在倡導文明新風中的積極探索。通過積分活動,村民們主動清掃自家房前屋后,保持庭院整潔;積極參與村里組織的公共區域大掃除,清理河道、路邊的垃圾雜物;愛護村里的一草一木,不隨意踐踏破壞;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等文明行為等。這些“加分項”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村民志愿服務意識,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村容村貌和鄰里關系也顯著改善。
“積分超市”模式,是衡水市提升農村精神風貌,擦亮和美鄉村幸福底色,推動城鄉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有力探索。今年以來,衡水市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積極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不斷繪就鄉村文明“新畫卷”。
衡水深州市高古莊鎮北梨園村積分超市
此外,為提升村鎮整體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衡水市先后組織各縣市區436個市級以上文明村鎮與周邊2568個村鎮開展了結對共建活動。通過點對點指導、座談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實現以點成線、以線帶面。同時,大力推廣故城縣“六個全域”模式,實施微改造、精提升,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部村莊主街道完成“五化”工程改造提升,在全省首批實現所有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完成“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全覆蓋,累計建設省級和美鄉村重點村606個、美麗庭院61.5萬個,深州市入選全國首批“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衡水市還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道德評議會作用,將治理高額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納入其中,規范農民日常行為,維護公序良俗。
截至目前,衡水市4994個村已全部建立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實現100%全覆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積極探索文明鄉風建設創新路徑,發展新時代紅娘服務隊,推廣“愛心小院”、“結婚禮堂”、文明積分制做法,鄉村社會風氣和農民精神風貌不斷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