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立足“田園都市,文化名城”發展定位,推行城市“金厝邊”綜合活化利用模式,盤活閑置小微公共空間
讓城市“邊角地”成為群眾“幸福地”

金峰大橋下空地成為附近居民的休閑娛樂場所。

芝山公園邊角地成為共享書社。

改造后的鑫榮小區空地
城市空間寸土寸金,但城市建設難免有所“留白”,這些利用率不高的城市邊角地空置著十分可惜。
福建省漳州市立足“田園都市,文化名城”發展定位,結合城市口袋公園建設,將城市小微公共空間綜合利用作為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首創城市“金厝邊”綜合活化利用模式,盤活閑置小微公共空間。通過系統性梳理和改造,昔日的街邊綠地、橋下空間等閑置角落被轉化為功能多元的公共空間,城市空間品質顯著提升。
小微公共空間巧變身
“媽媽,我要去滑滑梯了!”初冬的周末,在漳州市薌城區金峰大橋的橋下空地上,孩童們嬉鬧玩耍,好不熱鬧。
金峰大橋是一座融入閩南特色建筑元素的廊橋,橋很漂亮,但是橋底的橋墎邊曾是一片被遺忘的死角。地面坑洼不平,雜物堆積,環境衛生問題突出,不僅影響市容市貌,也給周邊居民帶來困擾。為有效利用城市空間,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有關部門于去年對其進行改造。
經過精細化改造后煥然一新,成為集兒童游樂、體育健身、休閑漫步于一體的社區小公園,昔日“臟亂差”的角落如今充滿市民的歡聲笑語,成為城市微更新項目的又一成功范例。色彩明快的塑膠地墊取代了曾經的碎石黃土,嶄新的兒童游樂區內,排列著滑梯等娛樂設施。
“以前帶孩子出門玩,要坐幾站公交去公園,現在下樓走5分鐘就到,太方便了!”正陪著3歲女兒玩滑梯的居民王秀華高興地說,“這里設計得很安全,我們家長也放心?!?/p>
蒼園路北段是位于薌城區巷口街道甘棠宮社區的一條背街小巷,小巷緊鄰居民區、寫字樓,周邊還有幾家金融機構,每日人車川流不息,“停車難”成為周邊居民、商戶和辦事群眾的急難愁盼。
為解決這一難題,巷口街道錨定“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目標,主動作為,積極與市區兩級住建局、交警大隊溝通協調,清理原本雜亂的臨時綠地,在有限空間內釋放出40個標準機動車位與30個非機動車位,破解停車困局,讓原本擁擠的道路瞬間“豁然開朗”。
除了停車功能的優化,還深度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通過透水鋪裝、雨水花園、調蓄池等海綿設施的系統布局,構建起“滲、滯、蓄、凈、用、排”一體化雨水管理體系,實現徑流峰值削減與錯峰排放,緩解區域內澇壓力。
“蒼園路北段已完成停車改造、環境整治、綠地優化等工程,景觀小品與休閑設施點綴其間,成為居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备侍膶m社區黨支部書記何展馬說。
這些都是漳州創新理念,將城市邊角地變身“金厝邊”的縮影。
城市粗放式發展遺留的小微公共空間,往往因為位置分散、權責不清,導致資源閑置浪費,甚至淪為衛生死角或被非法占用;同時,周邊公園、健身、便民場所普遍不足,民生需求難以滿足。
今年3月,漳州市出臺《主城區城市“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建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聯動體系,全面梳理城市邊角地,特別是易被忽視、侵占或廢棄的區域,結合周邊群眾需求與業態潛力,納入綜合利用地塊庫,分批實施改造。
探索“金厝邊”長效機制
“這條魚貌似不錯,稱一下!”周末的傍晚時分,市民林阿彬和往常一樣,到九龍江西溪北岸郊野公園跑步,路過漁人碼頭時,他停下腳步,順便買了些河鮮。
漁人碼頭是薌城區“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項目之一。這里位于九龍江西溪北岸西段,是薌城區段連家船等漁船統一??康拇a頭,岸上有屬地連家船的臨時鐵皮屋,部分用地被百姓開墾種菜。由于此處緊鄰主干道,交通便利,場地開闊,便有了多個河鮮售賣攤,存在臟亂差現象。
經過改造提升后,面貌煥然一新,就連原先群眾開墾種菜的地方,也被統一規劃改造為社區農園,供居民種植蔬菜,增強綠化,提升居民互動與生態教育。
“原先販賣河鮮的地方改為魚市,地面硬化,統一建設臺面,魚市檔口采用現場攤販自治模式,場地日常由攤販組織保潔?!彼G城區國有市場服務中心主任游佳福說。
不遠處的西湖城市陽臺也是薌城區“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項目之一,其原為西湖生態公園配套的景觀臺,全長1.2公里,占地面積4.2平方米。經過改造升級,這里不僅興建了便民服務設施,還將引入餐飲供應服務區等多元休閑消費區域,未來還將持續豐富業態,提升市民體驗。
“結合古城和語堂文化園的旅游公交專線,在西湖城市陽臺這個地方設置一個下車點,計劃在這邊建設一個音樂集市,設置一些文創產品攤位,目前已完成招投標工作,中標的第三方公司即將進場運營?!庇渭迅Uf。
以往小微公共空間改造依賴政府單方面投入兜底,社會力量缺位。政府主導易導致設計與需求脫節,后期運維負擔重,難以為繼。為此,漳州創新搭建“設計—建設—運營—監管”全流程共治平臺。
據了解,這些有條件的“金厝邊”建成后,將打破財政兜底模式,推行“經營權有償使用”“以用代管”模式,在保證公益屬性的前提下,鼓勵多元經營業態,降低管護成本,基本實現小微公共空間改造收支平衡,減輕財政壓力。
“在保證這些邊角地生態景觀的前提下,我們植入了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些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及經營業態,打造了一個綜合利用的城市‘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闭闹菔凶〗ň殖墙葡嚓P負責人蔣水龍說。
據悉,目前漳州全市已建成及在建的“金厝邊”項目共20處,服務周邊217個小區,讓市民在家門口盡享健身休閑便利,幸福感得到提升。(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劉欽賜 鄭文典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