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北京市昌平區舉辦“新質變·續無限 城市更新邁新季”活動,聚焦“產業躍升、騎行友好、青年創變”等主題,展現產業升級、青年賦能與可持續發展多方面成果,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始建于明朝景泰元年的永安城是昌平的前身。為賡續古城文脈,昌平區圍繞“永安坊”這一歷史主線,系統梳理空間資源和文物古跡,采取“政府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模式,規劃打造1條景觀休閑廊道、1個城市活力街區、4個歷史再現節點、5個城市特色節點,再現古城輪廓與歷史記憶。
作為首都西北部生態屏障和北京的科教大區,昌平區城市化起步較早,老舊小區較多、工業遺存豐富,居民對城市更新的需求較為迫切。昌平區堅持把城市更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累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454個,惠及居民超過7萬戶。
北京市昌平區內共有41所高校及分校區,其中包括14所“雙一流”大學。今年,昌平區以“校城融合”為紐帶,邀請青年力量參與到“昌更常新”實踐提案活動中。聚焦昌平老城和沙河高教園兩處代表性空間,面向首都高校學生廣泛征集城市更新與改造的創新提案,邀請8個優秀提案團隊進行展示,為城市發展注入了嶄新活力。
在實踐中,昌平區形成“主動策劃+規劃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專業支撐”的特色實施路徑,清華南口國重基地、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等6個項目獲評北京市“最佳實踐”案例。
南口鎮與馬池口鎮,是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的“創新雙核”。昌平區聯合清華大學打造清華南口國重基地,承接清華大學新組建的1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和15個參照國重管理的重點實驗室,構建“保護—重構—共生”實施路徑。
“我們堅持把城市更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責任規劃師、建筑師、園藝師‘三師聯動’的專業力量,全面推進居住空間改善、產業空間轉型與公共空間提質?!辈絽^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昌平城市共創中心已吸納140余家成員單位,涵蓋金融、設計、科技、商服等領域,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項目對接會、經驗分享座談會等活動,統籌各類資源、匯聚社會力量,搭建起各方溝通協作的橋梁。昌平還組建起城市更新智庫團隊,邀請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清華同衡等專業力量提供“城市體檢”。通過城市更新訓練營,發布“街勵”計劃,吸引眾多設計師及社會創意團隊參與其中,讓城市進化源于民智、惠于民生。(記者 董城 通訊員 李嘉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