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真帶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6 14:38:27
來源:新華網

沈陽,真帶勁!

字體:

新華網記者 宮碧瑩

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

沈陽,這座沈水之陽的古老都城,正經歷著從“共和國長子”到“魅力之城”的深刻蛻變。當故宮紅墻映照現代霓虹,當鐵西記憶融入市井煙火,一場以工業筋骨為支撐、于黑土深耕中積淀、向食品產業鏈升維的深刻產業變革,正在這片黑土地上悄然奏響產業融合進行曲。

第一部曲:工業文明的淬火與重生——從鋼鐵脊梁到盛京煙火

于今試上高樓望,遼水依然襟帶間。沈陽的厚重,刻在輝煌的磚瓦里,更熔鑄在300多項“新中國工業第一”的鋼鐵傳奇中:第一枚金屬國徽的光芒,第一臺普通車床的轟鳴……曾是這座城市最驕傲的圖騰。

時代的浪潮沖刷著固有的坐標,曾經的“共和國長子”,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沈陽的韌性,恰在于它能將歷史的重量轉化為前進的動能。如同那歷經千錘百煉的鋼鐵,沈陽在淬火中亦是完成了自身的重塑。

這是一次驚艷的轉身:古韻方城的文化底蘊、魅力中街的時尚潮流、悠久故宮的歷史回響、小河沿兒早市的煙火共同構筑起沈陽旅游的新名片。工業的痕跡不再是冰冷的舊廠房,而是變成了獨特的文旅資源;厚重的歷史不再是塵封的往事,而是化為了可觸、可感的沉浸式體驗。

若論沈陽最鮮活的表情,都寫在那滋滋作響的煙火氣里——剛出鍋的鍋包肉下鍋時那聲清脆的“嘶啦”聲,是盛京宴席鏗鏘的序曲,金黃外衣下包裹著北國最明媚的香甜,嗆鼻的酸爽才最正宗;炭火上的雞架與熱醋碰撞,升騰的火光“噼啪”聲便奏響了市井的狂想,是東北人最豪情的味道;那一鍋酸菜汆白肉,在湯沸時“咕嘟”作響的溫潤敦厚,則是這曲交響樂中最沉穩的慢板,將所有的北國狂想都融于一爐,歸于家一般的溫暖踏實。

第二部曲:黑土藏金的時代答卷——農業大市的根基與遠見

作為東北平原的重要腹地,沈陽所依托的是那片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珍稀黑土地。這片沃野,不僅是滔滔渾河水的自然饋贈,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守倉人”。從共和國長子到農業大市的身份認知,彰顯的是沈陽更為多元和堅實的城市擔當。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每5碗米飯就有一碗來自東北。沈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全國知名的工業重鎮、文旅大市。但是隨著沈陽酸菜、大米、牛奶等越來越多的土特產品走出遼寧,原來沈陽還是一座被低估的農業大市。2024年,全市糧食總產量突破80億斤,用沉甸甸的豐收踐行著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莊嚴承諾。

在沈陽的視野里,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融合了經濟、文化的宏大系統工程:它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鄉村振興重要實踐,通過產業鏈的延伸,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為鄉村振興構筑起堅實的四梁八柱;它是守護鄉土文脈的文化工程,每一道傳統風味背后,都藏著一段鄉愁記憶,食品產業的發展讓這份情感得以延續和升值;它是繪就時代畫卷的經濟命題,直接關聯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總要求。

第三部曲:點食成金的產業躍遷——從黑土地走向四海餐桌

講好沈陽的食品產業故事,做好這篇食品發展大文章,是推動沈陽食品產業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文化攀升的重要路徑,更是沈陽對“中國飯碗”里裝“中國糧食”的堅定回應。

這意味著,一塊優質的沈陽牛排,講述的不僅是草原牧歌,更是全程可溯的智能品控;一袋地道的水餃,包裹的不僅是家常美味,更是對傳統工藝的現代化守正與創新;一份風靡街頭的沈陽烤雞架,燃燒的不僅是焦糖與煙火,更是標準化醬料與精準控溫技術對市井風味的革命。

沈陽一手緊握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生物技術、智能加工、冷鏈物流、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為傳統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手,深挖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獨特的地域風情,將盛京氣韻、東北民俗融入品牌敘事,打造出一批具有高辨識度和高附加值的“沈陽味道”IP。

“沈陽味道”已跟隨新華網溯源中國的腳步,南下粵港澳大灣區、西進成渝戰略支點、亮相自貿區海南博鰲、鏈接長三角莫干山、北上東北亞門戶哈爾濱,初步構建起輻射全國的戰略協同網絡。剛剛成功舉辦的“2025沈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經貿活動”更是扎實推進沈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具體行動,“沈陽味道”從區域特產正以鏗鏘的步伐大步邁向全國性品牌。

今日的沈陽,它從厚重的歷史中走來,在工業的煙火中淬煉,又于廣袤的黑土地上汲取新的力量,奏響了一曲工業轉型、農業升級與食品產業崛起的雄渾三重奏。這片曾誕生無數輝煌的土地,正在往歲中經營,在鋼鐵中重生,在煙火中沸騰,擘畫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畫卷。

‌沈水之陽,我心向往,這里就是——遼寧沈陽。

【糾錯】 【責任編輯:宮碧瑩】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