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學四年級之前是在村里讀的。村里的小學(簡稱“村小”)在行政村的中心位置,規模不大。那時當地小學是五年制,一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20、30個人。
當時的村小有兩排房子。南面一排,比較短,是斗子墻的瓦房,沒有澆地坪,土質的地面,木質的橫梁、窗戶、門。南面有兩個年級,西邊是一年級,中間是二年級,門都朝南開,只有前門,沒有后門。房子前面有一塊南北10多米寬的空地,南面是一條東西向的河,6、7米寬,2米左右深。南面房子東面的兩間房是教師宿舍,校長夫婦住在那里,他們在房子的東側還搭了一個簡易的廚房。房子的東面有兩排小樹,樹間有的時候空著,有的時候會被老師種一些菜。
北面一排的房子比較長,實際上是三棟房子接續起來的。西面的這棟房子西墻與南面那排房子的西墻在一條線。據說之前是土墻茅草頂的教室,到我們上學時已經改建為嶄新的瓦房,地基比較高,水泥地坪,鐵質的橫梁、窗戶,木門。這棟房子有三個教室,每個教室都有兩個朝南開的前后門。從東到西依次是三、四、五三個年級。
北面一排最東面的一棟房子也比較長,建得早一點,和南面房子一樣,是斗子墻,沒有水泥地坪,但高度和寬度與西面后建的房子差不多,都超過了南面一排的房子。這棟房子的最西面是學校老師的辦公室,8-9個老師,包括校長、教導主任,都擠在一間大辦公室里。辦公室的東面有一個活動室,里面放了一個木質的乒乓球臺,很多同學第一次接觸乒乓球就在這個桌上。再往東是倉庫。
北面東西兩棟的中間,與兩邊房子無縫連著,蓋了一個比它們都矮的房子,灰磚斗子墻,靠西的南側有一個門,沒有后門,地面也沒有澆筑。整個校園的用磚,除了這棟房子,都是紅色的。這個教室是幼兒班,也叫學前班。村里四歲以上沒有上小學的孩子如果愿意,都可以報名,相當于幼兒園小、中、大三個班匯在一起,有些小孩因為入班年齡太小,一年接著一年在那里讀了3年多。與小學教室里的桌子、凳子都是學校提供不同,幼兒班只提供課桌,不提供凳子,需要各個幼兒從家里帶凳子。
北面這排房子北側5米開外也是一條河。從墻根到河邊的空地因為房子擋住了陽光,繞過去也不方便,相對有點偏遠,學生們很少去這里,經常雜草叢生。
兩排房子的中間是一塊比較大的空地,西面是一個相對正規的操場,操場北面有一棵樹。課間和中午,孩子們會在這幾塊空地上跑動打鬧。也有喜歡安靜的同學在樹下下棋,一群小孩圍著,一些小孩在圍觀中學會了怎么下棋。
操場的西面是一塊比操場還大一點的農田,比操場矮了30公分,不太規則,主要是由老師們打理。校長和個別老師是城鎮戶口,在村里沒有責任田和自留地,這塊田地主要給他們使用,其他家里半工半農、有責任田的老師也順帶著分了點。夏天主要種黃豆、蔬菜。秋天之后多數種了油菜,開春后一片金黃,引來很多蜜蜂,有的同學會追著抓蜜蜂,抓到后拔掉尾巴上的刺,吮吸著蜜蜂的蜜。
這塊田的西面又是一條河。實際上學校北側、南側和西側的河是連通的,所以村小實際上三面環河,只有東側可以進出。
北面一排房子的最東段接著南北向的一個圍墻。圍墻的北端砌到北面的河里,南端砌到南端的河里,中間有一個校門,7-8米寬,兩扇大門由鋼筋條拼接焊成,校園外面可以看到里面,里面也可以看到外面。
圍墻的東側有一條渠,冬天沒有水,夏天種稻時會被灌滿水。渠的東側是村里南北向的主干道,也是南面幾個行政村向北上街的主要通道。這條主干道應該是后來開辟的,兩側基本上沒有人家。
村小每個年級的老師是固定的。小學校長姓吳,年紀也最大,那時應該有50歲了。其他的老師都相對年輕,絕大多數也是農村戶口,家里都有責任田。80年代中葉的時候,他們中間年長的不超過40歲,年輕的只有20歲左右,他們適齡的孩子也都跟著在村小讀書。
村小的學生都是本行政村的。村里當時有12個組,北面兩個組靠近老街,直接歸入了鄉鎮中心小學的施教區。剩下的10個組的孩子都在村小就讀。
那個時候農村小學,會在換季大忙時放一個“忙假”,一般一個星期左右,便于孩子回家協助大人收麥、插秧,老師也需要回家和家人一起搶收、搶種。假期多數孩子會跟著做家務甚至幫助干農活,很辛苦,但也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