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新聞分析:合規經營是平臺經營主體謀發展的立身之本
新華社記者劉開雄
1家MCN機構因未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被處罰,1家MCN機構因虛列成本偷逃稅款、未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被查處,1名網絡主播因隱匿收入偷逃稅款被處罰……稅務部門19日集中曝光了2起網絡信息內容多渠道分發服務機構(MCN機構)和1起網絡主播涉稅違法案件。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是網絡主播、MCN機構還是平臺內經營者,都必須堅守合規底線,勿踩法律紅線。
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MCN機構作為培育網絡主播并連接商家和直播平臺的關鍵樞紐,實現了規?;焖侔l展?!吨袊W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4-2025)》顯示,截至2025年5月,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經紀機構(即MCN機構)數量已達2.9萬家;MCN行業市場規模達636億元,預計2025年突破700億元。
MCN機構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稅務部門已公布的相關案件中可以發現,部分MCN機構為降低運營成本、爭奪主播資源,虛化代扣代繳職責,將“避稅”作為吸引主播的手段。這些機構通過拆分收入、虛構業務、設立空殼公司等手段,幫助主播逃避納稅義務,甚至自身也通過虛開發票抵扣稅費,形成“雙向逃稅”的惡性循環。
河北經貿大學財稅學院院長王曉潔認為,MCN機構的涉稅亂象,會衍生上下游虛開發票等關聯性涉稅風險,更會向旗下主播傳遞“投機取巧可獲益”的錯誤信號,會在社會上產生負面示范作用。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查處網絡主播偷逃稅案件達360余起,查補稅款30多億元。
從相關涉稅案件中可以看出,部分網絡主播存在“隱匿收入就可逃稅”的錯誤認知。有的通過私人賬戶收取打賞、傭金,隱瞞真實收入;有的注冊個體工商戶,隱匿收入偽裝成小規模納稅人進行虛假申報;還有的與MCN機構串通,少繳不繳稅款。這些行為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污染了網絡主播行業生態。
今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國家稅務總局也出臺相關公告,明確操作細節。
“規定出臺既能促進平臺經營者依法納稅、合規經營,又引導平臺與平臺之間、商戶與商戶之間、線上與線下之間更公平競爭,為線上平臺經濟與線下實體經濟‘兩個市場’更好發展提供積極支持?!边|寧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巖表示,這是倒逼平臺內部建立嚴格的內控機制,對平臺內經營者收入、MCN機構合作模式進行合規審查,從源頭上減少違規行為,防止野蠻生長引發的各種亂象。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依法誠信納稅,是每一個經營主體、每一位網絡主播必須履行的基本法律義務,是其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也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