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作文里的幻想在2025成真了:“鋼鐵原來是用AI煉成的”“‘制藥’變‘智藥’”“演講稿在眼鏡里動動戒指就翻頁”“搭乘無人駕駛車去上班”……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叭斯ぶ悄?”,這一年“加”出了什么?

中冶賽迪信息機器視覺產品部部長龐殊楊和團隊研發的CISDigital AI金睛系統,將一體化智能相機與AI智能算法結合,它的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在轉爐煉鋼環節。

AI賦能下,傳統轉爐煉鋼環節中的轉爐火焰實現了實時高清成像和動態細節還原,各種異常情況,如溢渣、噴濺等,識別準確率達到99.5%。

目前,這套視覺大模型已成功支撐研發團隊在50余個鋼廠落地超1000套設備。該技術目前已覆蓋鋼鐵冶金生產全流程的100余個應用場景,改善勞動環境,穩定作業質量。


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科技公司。

該平臺融合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技術,本質是共性技術的集成,滿足微觀分子世界探索的共性特征和要求,在生物醫藥行業取得了顯著效果,為未來民生需求帶來了新的動力。



四川農業大學為了滿足未來農業科技發展和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培養能夠勝任智慧農業及相關領域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學校開設了智慧農業專業。


記者:李愛斌、趙小帥、狄春、龔雯、郭敬丹、楊進、吳曉穎
編導:張寶亢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郭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