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道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9月8日報道,和東亞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在努力應對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和快速老齡化的勞動力。
據報道,北京方面表示,其正在加大對老年人護理的投資,包括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以應對人口結構的變化。
中國正在迅速將自己定位為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已經排在世界第三位,僅次于韓國和新加坡。
據報道,今年早些時候,國際電工委員會發布了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預示著這個新興行業進入了監管和標準化的新時代。
行業官員表示,這項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機器人很快便可以填補人口老齡化所造成的勞動力缺口,緩解護理人員不斷減少的壓力,并幫助支撐中國的“銀發經濟”。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冷曉琨表示:“我們一直專注于開發人形機器人,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讓它們進入家庭、服務業,服務于老年人護理?!?/p>
中國呼吁將養老進行更大創新,從腦機接口到人形機器人護理。風險投資者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8日,總部位于深圳的自變量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阿里云領投的一輪融資中獲得約1億美元,使其總融資額達到約2.8億美元。(編譯/文怡)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舉辦,圖為參觀者與一款機器人握手互動。(謝晗 攝)
【糾錯】 【責任編輯:郭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