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5日刊登報道,題為《歐洲年輕人為何在中國看到他們的未來》,全文編譯如下:
對于很多放眼全球機遇的歐洲人來說,中國在科技、創業及其他領域蘊藏著巨大潛力。
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歐洲知識產權法碩士學位的瑞典學生西蒙·沃爾德說:“這不僅關乎職業發展,還關乎融入一個快速變革的體系?!?/p>
他認為,在中國工作要比留在各方面已塵埃落定且僵化不變的歐盟“更令人興奮”。
沃爾德說:“在與我交談過的年輕人中,(在中國工作的)想法很有吸引力。他們看到深圳的崛起、上海的基礎設施和中國的增長速度,充滿了好奇?!?/p>
沃爾德從2018年開始學習漢語。他認為這是“未來的語言,尤其是當中國成為貿易、科技和商業領域的關鍵角色時”。
他說:“我正在學習歐洲知識產權法,若能將其與漢語能力相結合,將幫助我在促進該領域的中歐關系方面獲得優勢?!?/p>
法國人阿蘭·薩斯也對在中國工作表達了堅定的熱情,他目前在加拿大創辦了一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當被問及是否想在中國生活,從而抓住科技浪潮的機遇時,他說:“是的,百分之一千?!?/p>
得益于多年來國家資助的大規模研發和強大的制造業生態系統,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已經轉型為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全球強國。
為了吸引全球人才并加強其創新生態系統,中國最近還宣布在普通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發給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
愛爾蘭人肖恩表示,K字簽證很好,非常符合中國廣泛吸引人才的戰略。
肖恩說:“在我從事的生物技術制藥行業,來自中國的創新現在相當引人注目。而且我喜歡中國人,那里還有很多美食和美景?!?/p>
太德維服商務咨詢公司的專家卡梅倫·約翰遜強調,中國能為外籍人士提供巨大的就業機會,這是因為中國在許多方面已成為技術、研發、制造業和供應鏈整合領域的全球中心。
他說:“如果你從事電動汽車、半導體、稀土或生物技術行業,那么中國在這些領域都數一數二。你必須在這里。如果你不在這里,那么你的公司就會失敗?!保ň幾g/鄭國儀)
8月28日,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貴陽開幕。這是數博會上展出的帶電作業機器人。(陶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