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遇見”科學島:“夸父逐日”新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30 17:41:04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遇見”科學島:“夸父逐日”新故事

字體:

  新華社合肥1月30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遇見”科學島:“夸父逐日”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屈彥

  1月30日早晨8點多,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一處高達30余米的寬闊實驗室里,一臺巨型吊車從空中拉起數十噸重的超導線圈,往來滑動發出轟鳴聲。

  “我們正在繞制世界上最大的超導磁體系統,將會形成一個半徑14米、高17米的‘橘子瓣’,這是下一代‘人造太陽’——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核心部件?!敝袊茖W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文偉說。

  這是記者在“夸父”園區所看到的火熱場景。

  “夸父”的學名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是為下一代“人造太陽”研制“發動機”的大科學裝置。

  這一裝置被命名為“夸父”,意為致敬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夸父,胸懷大志、向往光明,不畏艱險追逐天上的太陽。

  太陽,普照萬物,它的巨大能量來自于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而“人造太陽”是要在地球上實現可控的核聚變反應。

  有了“人造太陽”,人類就像擁有了一座原料不竭且無污染的發電廠,實現“能源自由”,讓地球水清天藍。

  科學島上,高11米、直徑8米,外形像一個“巨罐”,頂端上飄揚著五星紅旗……這是中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EAST歷經幾代中國科研工作者接力研發,到2006年全面建成。

  “人造太陽”的研制極其復雜,涵蓋“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多項尖端技術。EAST建成后,不斷改造升級,現擁有核心技術200多項、專利2000余項,上百萬個零部件協同工作。

  EAST歷經十余年、十二萬多次實驗,2023年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創造新世界紀錄,對探索前沿物理、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

  “人造太陽”研究的突破,代表著國家科技實力的系統性提升。中國,站在了世界核聚變能源研究的前沿。

  然而,“人造太陽”從理論到實驗再到實踐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造出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人造太陽”,要跨越從實驗裝置到實驗堆、工程堆、示范堆、商業電站的多個階段,需要研制一代代科技含量更高的“人造太陽”。

  為下一代“人造太陽”研制“發動機”,“夸父”的使命艱巨。

  在“夸父”寬闊的廠房里,來自170余家國內外合作單位的1000多名建設者正奮力攻關一系列科研與工程技術難題,力爭實現這些目標——國際上時間最長的百秒量級強流負離子束引出,運行溫度最高、研究功能最完備的鋰鉛實驗平臺,規模最大的Nb3Sn線圈熱處理系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云濤說,基于幾代人的持續學習、研究、創造,EAST的國產化率超95%,關鍵設備、材料實現自主研發,而“夸父”的國產化率將提升到100%。

  目前,“夸父”的建設進一步提速,科研人員凝心聚力,計劃于2025年底全面建成國際磁約束聚變領域參數最高、功能最完備的研究平臺。

  以科學為名,立創新高地。不到3平方公里的科學島,卻是多個國際前沿科研領域的攻“尖”之地,分布著中國科學院7個研究所,在核聚變能源、強磁場、大氣光學、抗癌藥等方面多次取得重要突破。

  近期,科學島上接連傳來好消息。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制方面獲得重要發現,研制出世界首臺特斯拉級鐵基超導線圈,針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創新靶向藥物研制加緊推進……

  科學島所在的合肥市,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再度刷新世界紀錄,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為全球用戶完成10萬多個運算任務,國際先進的第四代“合肥光源”加緊建設……

  這座島、這個城市是中國創新創造的集中縮影。

  國產大飛機C919首度服務春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完成商業首航,首臺國產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正式發布……新年伊始,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勇于追夢、奮力攻關,用日新月異的攻關成果改變生活、影響世界。

  雖時值隆冬,記者已清晰感受到春潮般的活力在奔涌。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