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公里的“奔赴”和15歲少年的“拜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11 13:35:3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百余公里的“奔赴”和15歲少年的“拜年”

字體:

  甲辰龍年正月初一,位于上海浦東合歡路上的上海圖書館東館沐浴溫煦陽光。400多條藝術家精心創作的“生肖龍”出沒于圖書館各層空間,洋溢濃郁的春節氛圍。

  為迎接龍年首批觀眾,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早上八點已到館。他深藍色西服領口佩戴“上圖”徽章,再加上紅色領帶、紅圍巾和紅色“口袋巾”……層次豐富的“春節紅”把迎接儀式氛圍感拉滿。

  “上海圖書館從1996年12月啟動淮海館至今,堅持365天開館。每年大年初一,我們都用書香和禮物迎接來自海內外的讀者?!彼f。

  上午九點零一分,館門打開,來自浙江嘉興的“70后”觀眾褚哲文就以到達馬拉松終點般的姿勢沖進館內。他遠遠就向陳館長伸出雙手,然后雙手如捧起獎杯一般緊緊握住“入館幸運禮”——上圖龍年首日封。

  “太開心了!”褚哲文對記者說,他是一名城管工作者,平時工作挺忙沒有時間,早就計劃打卡上圖東館。為了這個心愿,昨晚他連春晚也沒看完,早早入睡,確保今早4點50分起床,終于趕上了早上6點17分的火車來到上海。

  這的確是一場以閱讀為名的龍年“馬拉松”:背著沉甸甸旅行包、拎著帆布袋、帶著小馬扎,自備雨傘、保溫杯、干糧和筆記本……褚哲文迎著龍年新春第一縷陽光坐上高鐵,歷時三個多小時才抵達上圖東館。

  “圖書館于我而言是一種信仰。我覺得迎接龍年新春最好的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這里?!瘪艺芪恼f,這場新年奔赴辛苦也滿足?!皶r間有限,滿打滿算——下午3點多我又要趕火車回嘉興?!?/p>

  “很感動,也有點小小意外?!标惓f,透過一個愛書人從浙江嘉興到上海浦東百余公里的奔赴,令人看到“人們對書香的熱愛、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看到長三角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文化同城效應’的未來圖景?!?/p>

  2022年9月啟用的上圖東館,總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可提供座位近6000個,是國內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也是上海市民樂享其中的城市“書房、客廳、工作室”。

  “從傳統指標上看,上海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已與紐約、倫敦、巴黎不相上下。但我們還要做城市的‘智慧大腦’,打造全球一流研究型城市圖書館,同時在服務讀者的質量、內容方面繼續提升……”陳超笑著說,“畢竟,擁有這樣的讀者,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

  與上圖東館比鄰而立,建筑外形猶如一幅未來主義“山水畫卷”的上海博物館東館,年初一上午十點準時開館。1000多位等候多時的觀眾,在上博東館門口“畫”出龍陣。

  “今天又是迎接‘超大客流’的一天!”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笑著說。

  與傳統博物館相比,總面積逾11萬平方米的上博東館擁有非常開闊的公共空間。人們看展累了,可以在階梯式的座椅上休憩,也可以參加趣味活動。逛完張燈結彩、人頭攢動的文創店,很多觀眾還會去咖啡館再點一個完美復刻的“三星堆神人”蛋糕……

  正在舉辦的“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是上博近年力推的“何以中國”系列展的又一次上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來自上海民辦立達中學的15歲少年徐志豪跑來跑去、格外活躍。

  “大年初一,我是來給文物拜年的!”徐志豪自稱文博“骨灰粉”。上博的“何以中國”系列大展他已打卡十多次了。

  “大過年的,我想著三星堆文物大老遠來到上海,所以要再來看一次,特別給這些‘小伙伴’、‘老祖宗’拜個早年!”徐志豪說,盡管中考壓力山大,但身為中國年輕一代,他覺得“看文物”和備考一樣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不是說過: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徐志豪告訴記者,十幾次打卡“何以中國”大展,印象最深的還是良渚文化展?!澳切登昵暗慕銣奈?,和我來自一樣的家鄉……簡直就像是我的親戚朋友一樣親切呢?!?5歲的少年深感,數千年的文物承載著中國人的自信和自豪。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年上博肯定會更繁忙,龍馬精神、龍行龘龘!”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說,龍年上博將繼續推進‘大博物館計劃’,建設與上海國際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級博物館。

  龍行龘龘。一年之計在于春!正在奮力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上海,以更高質量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供給、更貼心更暖心的精準服務,不斷滿足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處處涌動創新創造活力。(記者王永前 孫麗萍 陳杰)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