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綠色屏障 打造金山銀山——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十周年-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4/02 21:44:45
    來源:新華社

    筑牢綠色屏障 打造金山銀山——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十周年

    字體:

      三五成群的狍子、野豬在廣袤的林海雪原恣意馳騁;品類豐富的藍莓、白樺樹汁等林下產品加工車間忙得熱火朝天;放下斧鋸的林區職工直播帶貨、辦起農家樂……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生態興、產業旺、生活美,煥發出勃勃生機。

      今年4月1日,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迎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十周年。十年來,當地龍江森工集團、伊春森工集團、大興安嶺集團錨定資源增長、林業增效、職工增收三大目標,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筑牢北疆綠色屏障,端起“生態飯碗”,收獲“金山銀山”。

      厚植“生態底色”,莽莽林海重煥生機

      走進伊春森工集團五營國家森林公園,觀松大道兩側的紅松巍然聳立,林間草木茂盛,不時傳來陣陣鳥鳴。登上觀濤塔,一望無際的林海令人陶醉。

      “隨著森林管護持續加強,這里的紅松長得越發粗壯,有些一個人都抱不過來?!蔽鍫I國家森林公園經理助理崔健華說,“因為及時停伐才留住了這些寶貝”。

      在伊春市豐林縣,五營國家森林公園經理助理崔健華伸展手臂試著抱住一棵紅松(2024年3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在幾十年的開采歷史中,超6億立方米木材從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發往各地,支援全國經濟建設。然而由于長期高強度采伐,這片林區森林資源大幅減少,一度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境地。

      2014年,這片全國最大國有林區全面“禁伐”,林區生態由此出現轉機。

      “從前是樹木一條條,現在是林子一片片?!贝笈d安嶺集團塔河林業局瞭望員李春梅說,近些年眼看著林子越長越高,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

      沿著松嫩平原一路向北,汽車駛入大興安嶺林區,不時有猞猁、野雞等動物在林間道路上穿過,留下密密麻麻的腳印。

      森林茂密了,野生動物更愿意“回家”。黑龍江省小興安嶺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巖說,隨著生態環境向好,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自然保護區孤島化等問題逐步化解,就連東北虎都頻繁“現身”。

      全面停伐以來,東北虎在這一區域活動范圍逐步擴大,僅龍江森工集團施業區內的活動范圍就由原來的9個林業局擴大至14個,大、小興安嶺也時隔多年之后再次發現野生東北虎。

      “老虎處于食物鏈頂端,對棲息地條件要求極高?!睎|北林業大學教授、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主任張明海表示,東北虎頻繁出現,說明這里能給它們提供大量食物,也證明林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狍子跑進市中心“逛街”、黃喉貂到廚房“偷走”剛從冰箱拿出來的肉……近幾年,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明顯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正在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徐徐展開。

      “以前造林重數量,現在更重質量?!迸踔渚G的小樹苗,大興安嶺集團圖強林業局中心苗圃主任紀東亮說:“這是用輕基質杯培育的,能大大提升成活率,今春已備好200萬株幼苗,再暖和點就進山造林?!?/p>

      大興安嶺集團圖強林業局中心苗圃主任紀東亮展示培育的西伯利亞紅松苗(2024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十年來,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依托停、管、撫、造等多項措施保護大森林。

      林地面積增至2162萬公頃、森林蓄積量達21.58億立方米、陸生野生動物達到500種左右……經過長期休養生息和林業人的悉心撫育,中國北方最大森林屏障得以重筑,莽莽林海中再現勃勃生機。

      伊春市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2021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做強“生態產業”,雙輪驅動林區轉型

      停伐前,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走的是單一消耗資源的木材生產和加工之路。

      十年后,依托綠水青山,林區旅游和林下經濟等生態產業遍地開花。

      每年夏季都是林區旅游旺季?!澳戏津滉査苹?,但那里天氣涼爽、空氣清新?!奔幢氵^去小半年,回憶起龍江第一灣景區,游客石女士仍嘖嘖稱贊。

      如今的大興安嶺,林子密了,人氣也旺了?!按汗澢昂笥慰途蜎]斷過?!贝笈d安嶺圖強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安石春說,十年來,游客數量翻了8倍左右,景區收入也從全年幾萬元提高至1350多萬元。

      湛藍的天空下,列車穿過小興安嶺腹地,帶領乘客穿越林海,體驗“林都”伊春深度游……這就是2023年爆火的“林都號”旅游列車。

      這是小興安嶺腹地的森林(無人機照片,2021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不僅外觀上將紅松、山石、雪花巧妙融合,列車內還設有酒吧、茶室、娛樂車廂?!绷熊嚪展芗伊旨t玉說,跟隨列車,可以將小興安嶺的森林盛景盡收眼底。

      伊春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欒林說,去年當地接待游客156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4.2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50%。

      夏有涼風冬有雪。東北大秧歌、篝火晚會、雪野蹦迪……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無數游人在中國雪鄉感受冰情雪韻的魅力。

      游客在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雪鄉景區游玩、拍照(2022年1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以前,雪是這里的災。雪鄉所在的雙峰林場因為雪大,木材外運困難,人們常望著漫天大雪愁眉不展。

      停伐后,原生態的雪景吸引了攝影愛好者和游客的目光。林區人抓住機遇,打造出馳名中外的雪鄉景區。

      “森林里的景色,對林區職工來說就是一筆財富?!泵袼蘩习迮说聡f。在剛剛過去的冰雪旅游季,雪鄉共接待游客130.9萬人次,比歷史最高水平增長62%以上。

      不止旅游,借助豐富的森林資源,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的藍莓酒、樺樹汁等一系列林產品走入市場。

      在伊春森工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商主播直播售賣樺樹汁(2024年3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第一次喝用藍莓釀的酒,味道香醇?!眮碜愿=ǖ挠慰?,在大興安嶺集團阿木爾林業局北極島景區內品嘗過當地釀造的藍莓酒后贊不絕口。林業局產業發展科科長穆臣偉說:“我們成立了集采摘、加工、觀光于一體的北極冰藍莓酒莊,去年完成銷售收入約400萬元?!?/p>

      走進伊春樺肽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車間,樺樹汁發酵的香氣撲鼻而來?!皹鍢渲菑陌讟鍢渲刑崛〕鰜淼臒o色或微帶淡黃色的透明液體,現在是生產旺季,正在進行樺樹汁飲品灌裝?!惫究偨浝砗雍f,公司已研發出樺樹汁飲料、面膜等一系列產品,去年產值5000萬元左右。

      近年來,黑龍江三大重點國有林區貫徹“向森林要食物”理念,重點發展小漿果、樺樹汁和中藥材生產等一大批生態產業,加速提升林區綠色生產力。

      端牢“生態飯碗”,職工生活蒸蒸日上

      停伐后,數萬名林業工人放下斧鋸,很多砍樹人變成了護林人,王凱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依舊每天上山,但工作是緊盯森林火險和盜采盜伐?!饼埥ぜ瘓F衛星林場護林員王凱說,“雖然不伐木,但收入反而增長了,這片林子就是我的飯碗?!?/p>

      同為衛星林場職工的潘德國曾是一名運木材的拖拉機手,隨著林場采伐量逐步減少,他和愛人建起民宿,如今生意有聲有色?!耙粋€冬天掙的錢,趕上過去運木材一年的收入了?!迸说聡f。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大力推動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帶動職工增收致富。

      談及十年來的生活變遷,阿木爾林業局林場職工孫立森告訴記者,工資翻了一倍都不止,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耙郧霸谏缴纤X都凍腦袋,現在有了暖和的磚房,冰箱、彩電也一應俱全?!?/p>

      “身邊不少老朋友都吃上了‘生態飯’?!睂O立森說,工作之余,不少職工開起了農家樂,當上了導游,還有的搞直播帶貨。

      生態恢復引得游客紛至沓來,管護站成了人們的落腳點。

      “游客嘗了我們的特產后都想買,我就幫大伙把采山帶回的林產品一起銷售出去?!卑⒛緺柫謽I局龍河管護站管護員何喜艷說,林業局還給職工免費培訓、購置直播設備,“現在靠著直播售賣林產品每年能增收2萬多元”。

      何喜艷在阿木爾林業局龍河林場龍河管護站內展示當地特產(2024年3月18日攝)。曾依托伐木養家糊口的何喜艷,停伐后在阿木爾林業局龍河林場龍河管護站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多年前,伊春森工集團退休職工劉養順與妻子僅靠退休金維持生活,自從2016年開辦了農家樂,家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起初的10張桌,到現在的18張桌,年接待游客上萬人,增收十幾萬元?!眲B順說,旅游收入讓一家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新變化,越來越有干勁了。

      在伊春市友好區,伊春森工集團退休職工劉養順在自家農家樂中摘取辣椒(2024年3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再攢幾年錢,想給民宿房間升級一下,讓游客體驗更好?!薄坝袝r間想去周邊林場走走,挖掘點好產品,帶動更多職工增收?!薄敖衲隃蕚浒迅舯诘牟藞@租過來,游客就愛吃自家種的青菜?!薄?/p>

      廣袤林海,踏實肯干的林區人滿懷憧憬,正一步一個腳印,筑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文字記者:熊言豪、管建濤、陳益宸、徐凱鑫、王君寶、董寶森

      視頻記者:何山、王鶴、吳悠

      海報設計:姜子涵

      編輯:郝靜、徐金泉、徐亮、錢一、劉勇貞、姜子煒、胡碧霞

      統籌:曹江濤、王潔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