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丨久安逐綠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5 21:15:56
來源:新華社

中國故事丨久安逐綠記

字體:

  久安鄉,是“江南煤?!辟F州的一個典型煤礦鄉鎮。

  曾經,久安人的鞋是黑的、牙是黃的、心是懸著的,山上找不到一棵比手腕粗的樹,年輕后生寧愿挖煤也不愿讀書。

  如今,久安的山綠了、水清了、空氣通透了,久安人富在其中、樂在其中。

  同樣是“靠山吃山”,棄“烏”逐“綠”的久安人,有了持“久”“安”全的新“吃法”。

  久安盼“安”

  清明時節,記者來到貴陽市花溪區久安鄉久安村,極目遠眺,只見一壟一壟茶樹排列有序,連綿不絕的“茶?!备傁嗤戮G,村民們正在搶采春茶。

  “今年已經準備了1000斤的明前干茶,這陣子有的忙活了?!本冒泊宕迕褚ψ婊菡f這話時,正在自己的茶葉工廠里忙得腳不沾地,潔白的工作服令她感慨著家鄉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白網鞋穿一天就黑了。女孩兒都盼嫁出去,走路鞋子都能干凈一點?!币ψ婊莼貞?,兒時趕集,常是出門穿防水易洗的膠鞋,到了集市再換上隨身帶的“體面”鞋子,返程時又換上膠鞋。

  煤炭儲量超過13370萬噸的久安,曾是貴州一個典型的“吃煤”鄉鎮。當地碑石記載,久安的采煤歷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高峰時,久安鄉有大小煤礦400多家,三分之二的人直接或間接以煤為生。一口年產3萬噸的煤礦,不僅曾養活了姚祖惠家三代十幾口人,還給200多名礦工提供了“鐵飯碗”。

  曾經的久安鄉因采煤污染嚴重。受訪者供圖

  “以前久安人的牙是黃的?!本冒侧l黨委副書記左華忠說,采礦導致水中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河溝里總是積著一層紅色“鐵銹”,村民長期飲用含氟量超標的水,牙齒變成了黃色“氟斑牙”。煤礦建設需要木材做支護,山林砍伐嚴重。

  采礦危險,因此久安曾有不少“奇特的規矩”。例如,不準吹口哨,因為聲音像辦喪事時的嗩吶聲,不吉利;又如,半夜不能隨便給人打電話,因為會嚇到別人,以為礦上出事兒了。

  “月工資幾十塊錢的年代,拉一車煤就是一百多塊,年輕娃娃初中畢業就想著下礦或買車運煤,沒幾個上高中?!本冒泊逶浀拇逯魅雾棾徽f。

  這些傷害,期盼“久久平安”的久安人有深刻體悟,他們也知“拿生態換錢,拿命換錢”并非“久安”之計,但除了“吃煤”似乎別無他法。

  棄“烏”逐“綠”

  2006年,久安人面臨“生死”抉擇:全鄉90%以上國土面積被劃定為貴陽市阿哈湖水庫一二級水源保護范圍,境內煤礦須全部關停!

  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久安人驚慌不已:“祖祖輩輩都吃煤,都關了以后吃什么呢?”“掙到錢的煤老板還能撐幾年,普通的煤礦工人又該怎么辦呢?”……

  為守住貴陽市的“大水缸”,必須“壯士斷腕”。在相關政策支持和地方干部努力下,久安的煤礦開始分批關停。到2011年,所有煤礦永久關閉,數百年的采煤歷史就此終結。

  “鐵飯碗”被端走,逼著久安人另謀出路。地下的“烏金”不能采了,地上的寶貝又重新回到了久安人的視野。

  煤山出好茶,茶葉是久安人的另一塊寶?!熬冒膊枞~和煤炭一樣歷史悠久,曾作為貢茶上貢朝廷。久安鄉境內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鹽茶古道?!表棾徽f。

  “久安鄉平均海拔在1110米以上,適合茶葉生長,境內古茶樹有54000多株?!辟F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翔說。

  “小時候,母親自采自炒的茶葉拿到城里去賣,很多人搶著買?!币ψ婊菡f。只是當時相對于煤炭,做茶只能算是副業,口碑再好也只能落個“煤山茶”的名字。

  轉型之路開啟后,久安鄉依托轄區生態和古茶樹資源,開始積極發展茶產業,引進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推廣茶葉種植。

  項朝富是最早關閉煤礦、種植茶葉的礦主,種下了300多畝茶園。曾經做運煤生意的久安村村民馮永應緊隨其后,將原本閑置的70多畝荒山種上了茶葉。姚祖惠幾經轉行,最終也決定賣掉家當,回到家鄉種上了近百畝的茶樹苗。

  這在掙慣了煤炭快錢的久安人眼中,無異于病急亂投醫?!澳巧缴匣亩d禿的,種什么能活?”“就是種活了,幾時能掙錢?”……

  質疑之聲不絕于耳,先吃螃蟹的人倒也坦然:“反正也沒更合適的出路,就算不掙錢,荒山給種得綠油油的,就當養眼了!”馮永應說?!皨寢尦吹牟瓒寄苓@么受歡迎,我想哪怕不掙錢,總不至于虧!”姚祖惠說。

  久安新生

  時間給出了答案。10多年間,久安鄉在農業技術部門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解決了資金、人才、技術等問題,原本粗放、量小、生產效率低下的茶葉種植散戶也得到整合。

  久安鄉的茶園一景。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姚祖惠的茶葉種植場年產值在1000萬元左右,“比開礦時候好多了?!币ψ婊菡f。

  “以前20元一斤的干茶現在均價能賣到400元一斤,品質最好的能賣到幾千元?!蓖跸枵f,“久安鄉穩定從事茶產業的有500多人,臨時用工2000多人?!?/p>

  曾經觀望的人陸續加入,荒山慢慢種滿了茶葉。如今,久安鄉全鄉茶葉種植面積2萬余畝,高標準生態茶園3000余畝,森林覆蓋率由煤礦關閉前的不足40%提升至61%,先后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中國高原古茶樹之鄉”等榮譽稱號。2022年,花溪區獲評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久安鄉正是這一榮譽的具體體現?!弊笕A忠說。

  久安鄉的環境由“烏”轉“綠”。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馮永應的孩子都上了大學,“也算是彌補了自己沒好好讀書的遺憾?!瘪T永應說。左華忠告訴記者,如今久安鄉越來越重視教育,高中畢業后進入大專本科的升學率超過80%。

  馮永應種茶賣茶之余,和項朝富開起了農莊,探索茶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扒嗌骄G水好風光不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成為了本地茶葉最好的‘名片’?!瘪T永應說。

  “久安逐步實現了‘煤山變茶山,礦工變茶農,茶園變景區’的轉變?!痹谧笕A忠看來,“茶文旅協同發展將打開久安鄉‘綠色經濟’發展的新空間?!?/p>

  監制:衛鐵民 劉暢

  記者:歐東衢 楊欣 潘德鑫

  編輯:李妍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貴州分社

  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