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11日電(記者劉振坤 高松齡)“你們看我身后的這尊造像……”伊河畔,佛窟下,龍門石窟景區的講解員馬丁正在為游客介紹賓陽北洞的石窟造像。
今年38歲的馬丁,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盡管畢業于數學與計算機專業,但是對文史情有獨鐘。2010年大學畢業后,他便考入龍門石窟景區成為一名講解員,從此他與龍門結緣,一干就是14年。
5月7日,馬丁在龍門石窟景區給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四月底,一場直播活動走進龍門石窟,作為陪同講解員,馬丁化身龍門推介大使,專業知識持續輸出,高能金句說來就來,“講解員太棒了!”“河南臥虎藏龍,洛陽人才輩出”“為講解老師點贊”……直播間里,馬丁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幽默的講解風格獲得網友連連稱贊。
“那天工作很忙,直播結束后便立馬趕去了另一場講解?!瘪R丁說,直播結束的當天,朋友們提醒他去看抖音賬號,他發現粉絲量從三百一下變成了三萬。記者采訪時,“龍門馬丁”的賬號粉絲已突破7萬。
剛入行的時候,馬丁遇到了不小的挑戰。首先是發音問題,“作為一名講解員,我的聲音比較尖銳,不夠悅耳?!苯涍^一段時間的專業發聲訓練,他逐漸掌握了胸腔共鳴的技巧,“現在我屬于男低音,語速也更平緩,讓游客聽著親切些?!?/p>
技巧可以通過練習掌握,知識卻需要一點一點積累。為了讓講解更專業,馬丁開始讀歷史、查文獻、背詩詞,《中國佛教史》《白居易資料新編》都是他的“枕邊書”。
在馬丁的手機相冊里,有一個名稱為“工作用”的文件夾,里面存儲著從2011年至今,他四處搜集到的歷史照片?!坝行┱滟F的畫面在石窟里已經看不到了,在講解過程中通過照片向游客展示,這樣更直觀易懂?!瘪R丁說。
自2010年以來,馬丁在龍門石窟景區講解超過1萬趟,在旅游旺季,一天便要環山講解近10趟。
圖為馬丁手機相冊里的“工作用”文件夾。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目前,馬丁除了完成講解工作,還承擔著十多個講解員的培訓任務。在培訓中,他不僅注重講解技巧,更樂于給學員分享自己的經驗,比如如何查找資料、重點讀哪些書、如何解決棘手問題等。
“‘講’是工作方式,‘解’是工作目的?!瘪R丁說,講解員的職責是在歷史和游客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懊鎸Σ煌挲g和文化水平的游客群體,我們靈活調整講解內容,盡量做到‘因人施講’,積極與游客互動,鼓勵他們表達觀點?!?/p>
5月7日,馬丁在講解過程中通過手機展示相關內容。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這份工作也讓我變得敢說話?!彼f,一個“社恐”當起了講解員,還是跨專業的講解員,一開始他連說話都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通過不斷學習,他開始在講解員比賽中獲得名次,也收獲了不少游客的肯定,這讓他有了信心,也更加健談。
在龍門石窟景區工作的這些年里,馬丁接待了上萬批次游客,“講得深,解得透,接地氣”是游客們對他的稱贊。
“離開龍門,我啥也不是?!瘪R丁說,洛陽有古老厚重的歷史,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再滿足“看熱鬧”,而是想了解風景背后的歷史和文化,“不少游客還會在聽講解時進行很專業的提問,能看出他們是提前做過功課的,這讓我們很欣慰,也讓我們的講解難度陡然增加?!?/p>
5月7日,馬丁在白園錄制視頻素材。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對于未來,他充滿期待:“除了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我也想趁這次機會,讓自己有一個新的突破,通過短視頻平臺,把龍門石窟、洛陽文化講給更多人聽?!?/p>
編輯: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