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17日電(記者岳冉冉、王安浩維)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云南元謀盆地38件犬科糞化石,重建了元謀盆地距今180萬年前的重要氣候事件,提出了犬科、元謀人和其他動植物類群共存的新見解。該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Heliyon》上。
距今180萬年的38件糞化石材料。(研究團隊供圖)
研究團隊負責人、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順東介紹,糞化石是一種遺跡化石,也是古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部分,可以反映動物進食習慣、飲食結構、消化道特征、食物鏈等豐富信息。本次研究的38件糞化石材料在時代上略早于元謀人。
通過CT掃描和X射線能譜等科技手段,團隊發現,這些糞化石具有高鈣質特征,內容物有骨骼碎片,可以推斷出這些動物的飲食結構為食肉/骨型,結合化石形態的測量與對比,研究者推測出糞便生產者可能是同地層發現的犬科動物,可能是現今狗的原始祖先。
“這些糞化石可能是犬科動物在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短期排泄產生。它們使用的‘廁所’位于旱季的古河岸附近,且在旱季聚集、雨季消失?!碑呿槚|說。
180萬年前元謀古生態系統重建效果圖。(任文煜 繪制)
此外,團隊結合對糞化石周圍沉積巖的孢粉學研究,發現180萬年前的元謀盆地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氣候不穩定時期,植被景觀向干熱河谷型過渡;大型和小型哺乳動物共存且存在遷徙行為;植食性和食肉類動物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
“我們推斷,這一時期的氣候條件對哺乳動物的演化和遷徙產生了重大影響,并對之后元謀人的出現起到關鍵性作用?!碑呿槚|說。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