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8月28日電 題:“瘋婆子”愛上深港城市會客廳
新華社記者周科
奔赴3000多公里,從吉林來到深圳,53歲的劉濤把她鐘愛的“蒲公英”灑向粵港澳大灣區。
見到她時,她正從香港洽談完生意,風塵仆仆趕回深圳。泡上一壺蒲公英清涼茶,她帶著記者來到深圳市福田區上航大廈深港城市會客廳。
熟茶、葉茶、根茶、散結茶、小青柑、多肽咖啡,面、水餃、包子、月餅、香粽,原漿、護膚產品、外泌體高精尖產品,天然橡膠……
展廳里,劉濤掰著手指,一口氣數完她帶來的系列“家珍”?!斑@些‘寶貝’,全是蒲公英加工制作的?!彼f。
出生在東北,畢業于吉林財經大學,在銀行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劉濤卻毅然放棄不錯的收入,來到吉林省遼源市,選擇扎根東北農村。
在旁人看來,她的做法無異是在“為難”自己。因此,當地人說她是“瘋子”,也稱她為“傻子”,叫得最多的是“瘋婆子”。
“瘋也好,傻也罷,我相信它對治病有好處?!逼鸪?,劉濤是為了這個樸素的愿望。
2010年的一次體檢,劉濤被查出有甲狀腺腫瘤,因切除甲狀腺需終生服藥,她便轉向保守治療。
一位醫生建議她,用蒲公英根泡水喝。
味苦、性寒,她堅持服用了3年。最終復查,好消息來了:腫瘤變小了,邊界規則且光滑,已不會威脅到她的生命。
由此,種植蒲公英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
她從未想過,小小的蒲公英竟全身上下都是“寶”,藥草同源,且全草、根、葉均可入藥,“這樣的‘寶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于是,2014年,劉濤開啟種植蒲公英之路。
簡直是自討苦吃,一起共事的農民看不懂她;這能搗鼓出什么名堂,家人也不理解她。
劉濤不語,專注著看書學習,下地研究。
流轉土地、規模經營、開發品種、推進蒲公英產業化……依托“龍頭”帶農戶,加速形成產業鏈,最終,漫天飛舞的蒲公英給出了答案。
幾年來,一個小作坊,被劉濤發展成集蒲公英種植、深加工和產品貿易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聯結吉林省遼源市兩縣兩區的蒲公英種植業發展。
劉濤告訴記者,10年來,她的蒲公英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提供就業崗位1600個,帶動當地農民年增收2萬元以上。
多年的磨合相處,劉濤在當地農民心中的印象變了。
“許多農民會自帶工具為我省下一筆開銷,最艱難的時候開不出工資,他們說得最多的是‘不著急,你先忙完你的事兒’?!边@種被信任的感覺,令劉濤十分感動。
如今,劉濤帶領團隊推出蒲公英茶飲、速食、護膚、橡膠等多業態農產品,從根部到鮮葉,可謂把蒲公英“吃干榨盡”。
做好“土特產”文章,需要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捌压⒁延伞u原料’向‘賣加工品’轉變,未來還要‘賣品牌’‘賣標準’?!眲f,市場是最好的孵化器、加速器,對接大市場,打造知名品牌,走出東北是一道必答題。
“到南方去,到大灣區去!”新賽道上,劉濤有了新想法。于是,她來到了深圳,來到了深港城市會客廳。
由2.2萬平方米舊工業樓改造而成的深港城市會客廳,圍繞鄉村振興發展,依托內地、進駐深圳、面向海外,引入各地農產品、食品產業鏈的各類企業,提供招商引資、品牌推廣、資源對接、市場渠道拓展等服務。
遼寧的粳糙米、廣西的三紅蜜柚、甘肅的精品貢羊、湖北的秭歸核桃……記者在深港城市會客廳看到,一個個展臺琳瑯滿目、錯落有致,擺放了各地的“土特產”。
劉濤說,借助深港城市會客廳這個平臺,客戶和訂單不斷,“蒲公英系列產品不僅賣到了香港,還賣到了伊朗、斯里蘭卡……”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農業是一項技術活兒,農業也是一個可以賺錢的行當?!眲f,愛農業,要懂技術,還要善于經營。
這位“瘋婆子”還有一個夢想:“建立高效供應鏈,把東北的‘土特產’帶到大灣區,賣到全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