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發現丨畫蛇添足?!蛇為啥丟掉四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7 18:51:56
來源:新華網

遠古發現丨畫蛇添足?!蛇為啥丟掉四肢?

字體:

  新華社南京1月27日電 題:畫蛇添足?!蛇為啥丟掉四肢?

  新華社記者王玨玢

  農歷乙巳蛇年即將到來。蛇是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一類動物。歷史上,人類祖先與蛇多有交集,各大古文明多有與蛇相關的傳說,我國古代也早就留下了“畫蛇添足”的典故。那么,蛇是怎樣起源演化的?在漫長的演化中,有什么值得一談的“明星蛇”?它們為何“丟掉”四肢?古生物學家、科普專家為您科普蛇的奧秘。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部主管賀一鳴介紹,人們一般說的蛇是指蛇亞目動物,屬于爬行動物綱下的鱗龍目。鱗龍目包含我們現在熟悉的蜥蜴、蛇等動物。如果探究起源演化,現代蛇亞目和它們的祖先等可以被歸入“泛蛇類”一并追溯。

  簡單來講,“泛蛇類”是一群長得非常像蛇的蜥蜴?,F在普遍推測,蛇類是從蜥蜴類演化而來的,二者的親緣關系非常相近。目前人類發現的最早泛蛇類蜥蜴是生存于1.6億年前侏羅紀的昂氏黎明蛇,而明確的最早蛇亞目化石是發現于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圣域哈氏蛇,時代為1.12億年至9400萬年前的早白堊世。遠古發現的蛇類主要生活在海洋、沼澤、森林等環境中,與現代蛇類的生存環境非常相似。

  “在蛇類的演化歷史中,有一些‘明星蛇’因其巨大的體形和獨特的生存方式而備受關注,最著名的巨型蛇類就是泰坦蚺?!辟R一鳴介紹,它的化石發現于南美洲哥倫比亞北部的塞雷洪煤礦附近,生存于約6000萬年到5800萬年前的古新世。泰坦蚺的體形達到了驚人的12.8米到14.3米,體重730至1135公斤,曾經被認為是自非鳥恐龍滅絕后出現的頂級掠食者。

  泰坦蚺復原圖。(楊定華 繪)

  與四足俱全的“祖先”蜥蜴相比,蛇類“丟掉”了四肢,這是為何?蛇類的四肢丟失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演化過程。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這一變化是為了適應地下生活,使得蛇類能夠在地下鉆洞,更好地捕食和逃避天敵。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靜聳介紹,早期蛇類的穴居生活往往要求生物具備更為靈活的身體和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適應狹小、復雜且多變的空間環境。這種選擇壓力可能促使了蛇類祖先在身體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如身體變得更為細長、脊椎更加靈活、內耳與聽覺和平衡相關的結構變得更為發達等。其次,穴居環境可能減少了四肢在移動和捕食中的必要性,從而加速了四肢退化的過程?!霸诤芏嘣缙谏哳惢?,我們可以看到短小的前后肢的存在,即使在現生的蟒蛇類中也存在一個后腿的殘余?!?/p>

  現生蟒蛇的后腿殘余。(史靜聳 攝)

  總的來說,蛇類作為脊椎動物演化的關鍵節點,其演化歷史對人類理解整個動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蛇類的成功演化不僅展示了生物適應性變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還使得種群不斷繁盛?,F在,蛇類的分布范圍橫跨全球除南極洲外的各個大洲,當之無愧是當代最為成功的陸生脊椎動物群體之一。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