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33個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涵蓋尼日利亞農業服務型輸出、義烏—非洲小商品采購、埃及蘇伊士灣風電開發以及中非先進農機裝備聯合實驗室等重點領域,項目類型涉及貿易、境外投資、工程承包和海外倉建設等,總簽約金額達401.05億元……這是記者7日從浙江金華市舉辦的2025中非經貿和文化論壇上獲悉的最新成果。
近年來,金華市積極踐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持續拓展對非貿易渠道,深化雙向投資合作,加強人文交流與人才培育,全力打造浙江乃至全國對非合作的“橋頭堡”。
“近年來,金華與非洲的合作,呈現全方位、多層次、你來我往的生動格局?!苯鹑A市副市長黃慧介紹,每年有近8萬人次非洲朋友到金華工作和生活,約3萬名金華籍商人常年在非洲經商辦企業?!敖鹑A僑商投資建設的中坦工業園,全面建成后將吸納200余家企業,帶動10萬人直接就業?!彼f。
在經貿領域,由金華(義烏)出口的小商品、小家電等產品在非洲市場備受歡迎,今年1—9月金華對非洲出口1114.9億元、同比增長27.5%,占全國比重9.5%、占全省比重41.1%;非洲國家盛產的堅果、油籽、羊毛等農產品,也深受金華市民歡迎。數據顯示,2024年,金華從非洲進口農產品占浙江全省的32.4%。此外,金華還通過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加工貿易等新業態,不斷提升非洲農產品的附加值,把非洲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全世界。
除了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金華與非洲在人文領域的交流也持續深化、成果豐碩。依托浙江師范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教育資源,金華已累計為來自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留學生提供了教育機會,構建起一條跨越山海的人才培養通道。
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自2007年起,該校已招收來自非洲38個國家的1190名國際學生,培養出一大批具備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商貿人才。這些留學生中,既有回國發展的創業者,也有選擇留在金華繼續發展的奮斗者。例如,幾內亞留學生迪亞羅在畢業后創辦貿易公司,成功將義烏小商品銷往非洲多國,實現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生動展現了教育合作所催生的共贏成果。
這些人才的流動與扎根,不僅為兩地經貿往來注入活力,也促進了文化領域的深度交融。正如金華市外辦黨組書記、主任陳艷所言:“近年來,金華與非洲的文化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深入,涵蓋音樂、美術、非遺、文博、演藝、旅游等方方面面。文化領域的豐碩成果,也為中非合作奠定了深厚基礎?!?/p>
據了解,金華市舉辦中非經貿和文化論壇7年來,組織開展了100多場配套的對非交流、商務接洽活動,累計促成100多個對非合作項目簽約,有效推動了金華與非洲經貿合作的持續繁榮。
“立足新起點,浙江金華將深化與非洲在各領域、多渠道、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全力打造中非合作的‘金華樣板’,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大力量?!苯鹑A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李 平 彭嵩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