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探尋“一針一線”跨越時光的魅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6 16:03:01
來源:新華網

文化中國行丨探尋“一針一線”跨越時光的魅力

字體:

  新華社貴陽11月16日電(記者駱飛)近日,不少人刷到貴州30多位小朋友隨貴州“村T”亮相“2025紐約時裝周(上海站)”的視頻,畫面讓人眼前一亮。視頻中,一群來自貴州民族地區的孩子,身著融合刺繡、蠟染等非遺技藝的民族服飾,在國際T臺上一展風采。他們稚嫩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帽子、衣服上點綴的銀飾叮當作響,衣擺間繡制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

  有網友評價:“這驚艷世界的東方美學,可不是一朝一夕繡成的。它藏在貴州大山深處的吊腳樓里,浸潤在土陶染缸的靛藍中,更凝結在貴州民族同胞一針一線的堅守里?!?/p>

  初冬時節,位于貴州東南部山區的黎平縣肇興侗寨,沐浴在溫暖的晨光里。距離村口不遠的侗鄉特色產業基地內,一件件精美的刺繡、蠟染工藝品整齊擺放,透著濃郁的民族氣息。

  陸江磊(右一)和村民們交流刺繡技藝。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在黎平縣侗品源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工作室里,“90后”陸江磊正低頭穿針引線。陽光透過雕花窗欞,落在她纖細的指尖上,顯得格外靈動。從她完成大半的繡片能看出,這位年輕的侗族繡娘繡針起落間細細密密,針腳勻得仿佛用尺子量過一般?!拔覌尶傉f,侗家姑娘的手藝,藏在針腳的松緊里?!标懡谠捯魟偮?,母親陸營妹便走到她身旁,母女倆輕聲交流起針法技巧。

  此時,有人拿著一塊新染的靛藍布料走過來,詢問道:“陸大姐,你看這‘冰紋’多特別!我想著用它做成筆記本封面,年輕人肯定會喜歡吧?”聽完這話,陸營妹頻頻點頭,連聲稱贊這個想法有新意。

  陸營妹的指尖帶著常年染布留下的靛藍色,那是歲月與技藝鐫刻的印記。以前,她只擅長繡傳統的花鳥魚蟲紋樣,自從加入合作社后,也開始主動學習新的設計理念。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刺繡技法,今年51歲的陸營妹會把大幅繡品拆解成小巧的領花、角片等,還跟著女兒學用手機關注時尚趨勢?!艾F在的人不喜歡太花哨的樣式,把傳統刺繡紋樣提煉出來,繡在背包、圍巾上,既好看又實用?!彼χf道。

  這些年,陸江磊為了提升自身技藝,認真傳承老一輩的刺繡手法。只見她針尖扎進布料時力道十足,扯線時又小心翼翼地用指甲把線刮平?!按謇锏睦先顺Uf,侗族刺繡手藝傳承了上千年,到今年更要好好守著?!蹦概畟z一老一新、一守一創,她們繡繃上的精美刺繡,仿佛被注入了跨越時光的生命力。

  最近,合作社負責人陸勇妹頻頻亮相各類展會,最遠還把作品帶到了歐洲。她拿起一件印染著侗族傳統紋樣“三魚共首”的外套介紹道:“這件衣服的面料用的是純植物印染,領口處還巧妙融入了刺繡工藝?!?/p>

  陸勇妹用蠟刀勾畫蠟染紋樣。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感謝政府幫我們搭建平臺,才能有機會帶著姐妹們的作品去不少國家和地區。很多國外設計師都夸我們的手藝好,還希望借鑒作品里的元素創作新時裝?!标懹旅醚哉Z間滿是自豪。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這些年,貴州持續加強刺繡等非遺技藝的保護與傳承,讓“一針一線”既不脫離傳統根脈,又能貼近新的消費需求。

  在陸勇妹看來,老手藝從來不該是博物館里靜置的標本,而應走進生活、煥發活力。合作社一方面通過“進校園”等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傳統刺繡技藝,讓他們在穿針引線間讀懂民族文化;另一方面,開展染布、刺繡體驗活動,讓游客親手制作非遺作品,帶著這份獨特記憶離開。

  侗族繡娘展示刺繡作品。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如今,陸勇妹所在的合作社已有200多名村民加入,她還積極帶著大家搞創新,開發出不少文創產品。談到下一步打算,她說:“我們要努力推出更多滿足市場多元需求的文創產品,更好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民族特色更加鮮明,讓非遺技藝不斷煥發新光彩?!?/p>

  從單一的服飾裝飾,到多元的文創產品,在很多像肇興侗寨一樣的貴州傳統民族村寨里,無數雙巧手正用針線編織美好生活。她們在傳承與創新中,為刺繡、蠟染等古老非遺技藝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讓這些非遺技藝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耀眼光彩,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堅實文化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