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11月11日發表題為《印度海軍每40天就有一艘新艦列裝》的文章,作者是維克拉姆·米塔爾。文章摘要如下:
現代戰爭形態的演變與商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推動多國大力投入軍事現代化。印度正在加快軍力建設,海軍艦隊現代化是重點推進方向。印度海軍參謀長迪內什·庫馬爾·特里帕蒂上將近期在印度國防會議上宣布,印度海軍每40天就有一艘國產戰艦或潛艇正式列裝。印度計劃到2035年擁有200余艘戰艦和潛艇,著力重塑印度洋地區的力量平衡。
印度擁有7500公里長的海岸線,地處印度洋核心區域,扼守重要貿易通道,海上安全對其至關重要。印度95%的貿易量和70%的貿易額通過海運完成,其港口連接著中東能源供應國與東亞各國市場。因此,保障這些海上通道的暢通,是印度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歷史上,印度海軍主要依賴從蘇聯和英國進口的艦船與技術。這一模式不僅拖慢了現代化進程,還帶來了維護難題。21世紀初,印度艦隊仍以老舊的“維拉特”號航空母艦為核心,這艘重新服役的航母最初于1959年開始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潛艇艦隊則主要由蘇聯設計的柴電動力潛艇組成。
印度自21世紀初便著手推進海軍現代化,2014年“印度制造”政策出臺后,這一進程獲得顯著動力,國防制造被列為本土經濟增長的重點領域?,F代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2022年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正式列裝。如今,印度海軍每40天就能新增一艘艦艇,目標是到2035年運營200余艘戰艦和潛艇。相關艦艇建造工作已全面展開,印度造船廠目前正在建造52個平臺,包括下一代驅逐艦、隱形護衛艦、輕型護衛艦和潛艇等。
生產本土化是印度此次轉型的核心。除“印度制造”政策外,這一努力還與2020年推出的“印度自力更生計劃”相契合,該倡議旨在打造強大的國防工業基礎。這些艦艇均在印度造船廠建造,所使用的鋼材來自本土鋼廠。推進系統、傳感器和導彈平臺由印度企業設計,軟件和作戰管理系統則由本土公司研發。對本土生產的重視,降低了印度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也增強了其長期維持和升級艦隊的能力。
印度海軍的現代化進程賦予其全新能力,其海上戰略能力從海岸防御轉向印度洋全域力量投送。最新的水面作戰艦艇,如P-15B型“維薩卡帕特南”級隱形驅逐艦,配備了包括國產“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在內的先進武器。印度近期還公布了一項長期計劃,將研發建造一艘核動力航母,與“維克蘭特”號形成互補。同時,潛艇艦隊也在升級,計劃新增約6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以加強近期列裝的兩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的力量。
這將使印度海軍能夠在“印太”地區維持常態化存在,開展從航母打擊行動到水下作戰等各類任務。(編譯/楊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