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何研發“廉價導彈”“低成本無人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0 09:26: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美軍為何研發“廉價導彈”“低成本無人機”

字體:

  11月7日,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在美國國家戰爭學院的演講中強調,美國的國防采購體系必須作出改變,改革措施中的關鍵一項是“在速度、性能與成本之間作出平衡”。此前,美國國防部開始與防務承包商合作研發“廉價導彈”。與此同時,美國和英國都在大力研制低成本無人機。這與西方國家此前在武器裝備發展上追求高精尖的做法大相徑庭,美國軍事采購政策從精致轉向廉價的原因引人深思。

  一

  基于20世紀上半葉兩場世界大戰給全球帶來嚴重破壞的慘痛教訓,二戰后建立的世界秩序和格局,雖然很長時間內籠罩著冷戰的陰影,但大致保持了迄今為止80年的整體和平。

  然而,近10年來,世界上局部沖突不斷,導致全球軍費呈飆升之勢。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軍費開支約2.72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9.4%,是全球軍費連續第十年增長,累計漲幅高達37%。

  作為全球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年度軍費開支占到全球軍費開支的近四成,從增長率上來說,也堪稱“火車頭”。2017年是上屆特朗普政府執政的第一年,其就將奧巴馬政府制定的6030億美元預算增加到6187億美元。至第一屆任期結束時的2020年,美國年度軍費達到7380億美元。根據美國2026財年國防預算法案,其2026年軍費開支更是高達1.01萬億美元。

  美國不僅在軍費開支上獨占鰲頭,更帶動全球軍費大幅增長。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以2024年為例,北約成員國軍費開達1506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開支的55%;歐洲軍費達到6930億美元(含俄羅斯),較前一年增長17%;中東地區軍費達243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15%;亞洲和大洋洲地區軍費開支為629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6.3%。在亞洲,日本防衛費開支達553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1%。

  在涉沖突地區和國家,軍費增長更加顯著。受到2023年爆發的與地區國家沖突的影響,以色列2024年的軍費開支達465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65%。受到久拖不決的俄烏沖突的影響,俄羅斯2024年的軍費開支達1490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38%,占GDP的7.1%。烏克蘭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規模、軍事能力都遠低于俄羅斯,2024年軍費開支達647億美元,占GDP的比例達34%。

  今年9月14日,烏克蘭國防部長稱2026年烏克蘭的軍費開支需要1200億美元,烏克蘭只能夠籌措到一半,另一半則要靠歐洲盟國提供支援。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的年度軍費開支約500億美元,烏克蘭則不足60億美元。高漲的國防開支必然壓縮其非軍事領域預算,或者通過加稅、舉債等手段來籌措,這對國民生活和社會發展都十分不利。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到2035年左右,全球軍費開支可能飆升至4.7萬億至6.6萬億美元,這個數額將是冷戰結束時全球軍費開支的近5倍。

  二

  精確打擊作戰方式的出現,始于越南戰爭期間。1972年5月的一天,美軍F-4“鬼怪”式戰機投下的激光制導炸彈,精確摧毀了距越南河內數十公里處的清化橋。在此之前,美軍對清化橋發動了869次轟炸,損失11架飛機也未成功。這次任務顯示出了精確打擊的威力,此后數十年間,美軍的精確打擊方式發展成激光制導、熱成像制導、景物匹配制導、衛星制導等多樣、復合制導,呈現出越來越高級、精致的趨勢。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等20世紀末、本世紀初的幾次局部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大顯身手、表現亮眼?!皭蹏摺睌r截“飛毛腿”、“戰斧”巡航導彈從前一枚導彈打穿的豁口穿過擊中大樓內目標……這些都成為精確打擊武器的經典戰例。

  然而,這些精確打擊武器表現亮眼的同時,造價和成本也令人咋舌。在小規模沖突中,少量使用成本可控。如果遇到大規模沖突,長時間、大批量消耗,就不得不算經濟賬。

  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軍方和軍工企業就實施了多種低成本導彈和巡航導彈項目,如“低成本自主攻擊系統”“低成本巡航導彈”“微型攻擊巡航導彈”等。2021年3月,美國國防部宣布“低成本巡航導彈”聯合技術試驗獲得成功。目前,美軍正大力開發的低成本導彈包括:“郊狼”巡航導彈、“通用多任務載具”CMMT巡航導彈、“灰鯖鯊”高超音速導彈、JASSM-XR“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等。

  與此同時,英國也在大力開發低成本導彈。今年8月,英國宣布啟動“夜幕”低成本彈道導彈研發計劃?!耙鼓弧睆椀缹椛涑?00公里、可攜帶300公斤彈頭,圓概率誤差小于5米,預計單價低于67.5萬美元。

  而無人機及“蜂群戰術”的出現,本身就包含了低成本的要求:只有低成本,才能應對高消耗。英國在開始研發無人機之初,就刻意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2001年,英國與意大利、日本決定共同研制“寒鴉”無人機,為了節省研發成本,英國決定在已基本成型的“女妖”無人機的基礎上研制,此舉大大降低了“寒鴉”無人機的成本,也提升了研發效率。

  在長時間、大規模沖突背景下,采取各種舉措降低武器裝備的成本,成為應對和贏得沖突必不可少的要件。俄烏沖突久拖不決,沖突雙方痛感消耗太大,連烏克蘭的支持者都在竭盡全力降低成本與消耗。例如,支持烏克蘭的澳大利亞,用硬紙板制作無人機。紙板無人機成本僅在700美元到3500美元之間,能攜帶5公斤載荷遂行各種作戰任務。

  三

  戰爭成本問題是古往今來的用兵者不得不考慮的重大問題。廉價導彈、低成本無人機的出現,主要緣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戰爭成本急劇升高。時至今日,戰爭中的作戰行動從過去消耗糧草、燃油、子彈、炮彈等兵力和裝備的簡單行動,變成在空地海天一體化系統支持下的精確發現、定位、制導、命中等體系行為。

  以海灣戰爭中的“愛國者”導彈攔截“飛毛腿”導彈為例,實際參與攔截行動的不僅包括前沿部署的“愛國者”導彈營,還有太空中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連接海灣前線與美國本土的通信網,以及遠在美國本土的數據庫和信息處理系統等。只有在這些系統的支援下,攔截才可能成功。

  這直接導致戰爭的成本飛速飆升。開始于今年4月22日的印巴沖突,5月7日起發生空戰,5月10日雙方即同意?;?。特朗普聲稱是自己調停有功,實際上是印巴雙方也不愿再打。有專家“戲言”,即使特朗普不出面調停,印巴都要請人出來調停了。一架戰機數千萬美元,一發導彈數百萬美元,對于經濟并不發達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實在是打不起了。

  那么,廉價導彈的價格有多高呢?美國空軍推出的“經濟型大數量規模導彈族”,單價約22萬美元;“通用多任務載具”CMMT巡航導彈,單價約15萬美元。雖然絕對價格仍然不便宜,但相對昂貴的“標準”“戰斧”導彈,已經是“白菜價”了。

  二是戰場生態和戰爭邏輯已經改變。過去的遠程精確打擊依靠激光制導、電視制導、GPS衛星制導等高科技制導,支撐體系龐大、系統結構復雜,造成成本高昂?,F在帶攝像頭的無人機使得戰場完全可視化、景物實時可見,降低了對復雜高科技制導的依賴。無人機在前沿戰壕的上空,可對戰壕、地堡內的士兵進行全向攻擊,無人機遠程操作員可以清楚看到戰壕里敵方士兵的反應,并可根據需要連續進行攻擊。這種作戰方式高度依賴的遠程無線通信技術,已經從1G進化到5G,正向6G挺近,通信效果越來越好,價格也越來越低廉。

  三是通過低成本達成規模效應。有一段時間,西方發達國家過度強調高精尖武器的作用。俄烏沖突的實戰表明,數量和質量有時同樣重要。長時間沖突造成的高消耗與高技術的高消耗疊加,任何一國都承受不起。無人機和高精尖導彈相比技術含量不高,但大規模蜂群攻擊造成規模效應,同樣令人震撼。

  廉價導彈和低成本無人機,因為單價低廉,使得大規模采購和裝備成為可能。例如,“低成本巡航導彈”因為造價僅為“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的10%左右,美國空軍一次性采購了3010枚?!盎阴涻彙备叱羲賹椧驗榱畠r,美軍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庫存數量從4000枚增至兩萬枚。今年11月10日,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宣布,將在未來3年內采購至少100萬架無人飛行系統。這個將無人機定位為“消耗性彈藥”的戰略,是借鑒俄烏沖突實戰經驗后確定的。

  應該看到,美國高精尖武器裝備是在冷戰獲勝后,國家經歷經濟高速增長、科技快速進步的條件下研發的,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庫存。但近年來,其不僅要支持烏克蘭應對俄烏沖突,支援以色列應對哈馬斯,還要親自下場遠程空襲伊朗核設施,消耗非常大。美西方支持烏克蘭的“海馬斯”火箭炮、F-16戰斗機,“愛國者”反導系統,不少是從北約盟國已經部署,或美國的庫存中拆東墻補西墻供給的,這或許是美國的軍事采購政策從精致轉向廉價的重要原因。(吳敏文)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