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10月31日電(閆惠卓)近日,易方達基金黨委書記詹余引出席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蘇河灣大會時以《全球資本市場展望:階段分析、實用框架與借鑒規律》為題作主旨演講。他指出,所有投資尤其是被動投資的底層邏輯,均建立在經濟長期增長的基礎上,這一前提已被過去200年的全球經濟數據所驗證,而經濟增長的核心源泉是創新。
全球市場格局:數據透視階段特征
詹余引表示,分析全球資本市場時,核心數據以MSCI指數成分股的表現及相關指標為基礎框架。從市場表現來看,今年全球股票市場迎來豐收年,即便回溯至去年,全球資本市場表現同樣亮眼。若將時間周期拉長至15年,MSCI美國的平均年化回報率達14.6%,創下資本市場歷史同期最佳回報水平。從可比維度出發,無論將時間周期進一步拉長至更久,全球股票市場始終為投資者創造了可觀的長期回報。
若分析1987年至今不同國家和地區資本市場占全球總市值的比例變化,可清晰窺見各大經濟體資本市場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規律。1987年,日本資本市場占全球總市值43%,美國僅占1/3,日本資本市場規模一度超過美國。而新興市場占比極低,僅1%—2%,許多國家甚至尚未建立成熟的資本市場,歐洲占比約12%—13%。
此后近40年間,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2000年IT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格局發生顯著重塑:美國資本市場在90年代實現對日本的超越,2001年至2002年IT泡沫時期占比一度超過55%,當前占比已達2/3。與美國占比持續上升形成對比的是,其他多數國家和地區占比呈下降趨勢:日本從40%以上降至當前的5%;歐洲曾最高達到1/4左右,如今僅余11%,與新興市場占比持平。
詹余引指出,除漲幅與規模外,估值是衡量市場狀態的核心指標,本次采用傳統的市盈率(PE)進行分析。截至9月底,美國市場(基于MSCI指數成分股)平均市盈率為22.8倍?;仡櫭绹^去20年數據,PE估值區間為7—8倍至23倍,當前估值已處20年高位。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估值情況各具特點:日本因盈利表現不佳,過去估值長期下行,歷史最高PE曾達44倍,當前僅15.5倍,低于美國;歐洲估值波動相對平緩,當前PE為14.6倍,歷史最高不足20倍,最低約8倍;中國市場(MSCI成分股)估值同樣值得關注,歷史最低約8倍、最高25倍,當前為13.9倍,而年初時僅10.1倍,年內累計漲幅約30%—40%。詹余引認為:“從估值特征可見,當前市場情緒更偏向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對成長型股票的追逐意愿更強,這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主要特點之一?!?/p>
科技股迭代成為市場顯著特征。詹余引表示,1985年至今美國股市十大成分股產業迭代痕跡明顯,“MAGA7”中5家為近年新進入者,僅蘋果、微軟屬于長青股。除MAGA7外,傳統行業中僅伯通、伯克希爾?哈撒韋、J.P.摩根仍留在十大行列,足見產業與企業的迭代速度。
“這種迭代是否合理?背后是否存在規律?”詹余引指出,J.P.摩根數據顯示,“MAGA7”對股市上漲的貢獻度極高,2021年貢獻33%、2022年56%、2023年63%、2024年45%、2025年45%。深入底層邏輯可見,這些公司之所以能顯著拉動指數,核心原因是其盈利增速大幅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部分年份甚至實現 20%—40%的高速增長,股價上漲具備堅實的業績支撐。
對于“美股是否存在泡沫”的疑問,詹余引引用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馬克斯的觀點指出,泡沫時期通常存在三種典型誤判:一是默認當前頭部公司會永遠占據領先地位,忽視后來者的替代可能;二是認為即便無法投資頭部公司,第二梯隊也能跟隨受益;三是覺得只要某家公司有2%的概率實現100倍漲幅,就值得冒險投入。對照這三條標準,當前美國市場尚未進入瘋狂泡沫階段。
詹余引還提到,但需注意的是,歷史經驗并非絕對規律。市場常說“這次不一樣”,既意味著經驗可能被新趨勢打破,也在提醒需持續完善認知。因此,從當前市場數據中提煉新啟示、完善分析邏輯,比單純套用歷史經驗更重要。
投資分析框架:聚焦長期價值核心
針對實用分析工具,詹余引提出“投資回報分解框架”,將回報拆解為公司業績增長、估值波動、分紅回購三大核心部分,若涉及國際投資,可額外加入匯率變動因素。
“過去15年數據表明,投資回報絕大部分來自盈利增長與分紅派息,估值雖短期波動劇烈,但隨著時間周期拉長,對總回報的影響會逐漸減弱,這是可總結的核心投資規律之一?!彼M一步解釋,市場短期波動既受公司盈利變化影響,更受投資者情緒、市場預期等因素驅動,因此常出現偏離合理價值的情況;但長期來看,市場會呈現均值回歸趨勢,最終向企業真實價值靠攏?;诖?,長期投資的核心應聚焦公司盈利能力,短期估值波動更多屬于市場噪音;同時,投資分散化策略至關重要,可有效降低單一資產波動帶來的風險。
市場規律啟示:創新驅動增長信心
總結全球市場演變,詹余引指出,所有投資尤其是被動投資的底層邏輯,均建立在經濟長期增長的基礎上,這一前提已被過去200年的全球經濟數據所驗證。他還指出,經濟增長的核心源泉是創新。對投資而言,經濟增長既是信仰,也是重要前提;而創新則是實現這一信仰的關鍵變量。
由此可形成閉環判斷,當市場觀察到企業創新活力下降時,對市場的估值預期會相應降低;反之,若創新動能增強,則會提升市場估值預期。詹余引表示:“今年的市場表現正是這一規律的生動詮釋,尤其是中國市場,其上漲行情背后,體現的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信心、對創新動能的認可?;诖?,我們有理由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充滿希望?!?/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