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丨長白山科研工作者:一草一木常牽掛 山水相潤“共白頭”-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5/21 15:39:51
    來源:新華網

    圖片故事丨長白山科研工作者:一草一木常牽掛 山水相潤“共白頭”

    字體:

      賈翔(右)和工作人員趙路福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固定監測樣地進行植物群落調查研究(5月9日攝)。

      長白山是東北亞大陸重要的生態屏障,被譽為“物種基因庫”。為保護這個“稀缺的生態天堂”,1960年,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自此,長白山自然生態保護和綜合科學研究工作全面展開。數十年來,一代代科研保護工作者扎根大山,以科學的視角、執著嚴謹的態度對長白山地質地貌、野生動植物資源等進行長期研究。

      賈翔是長白山科學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員,已在長白山從事植物研究工作8年。賈翔告訴記者,他們主要進行長白山森林生態、自然環境、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同時對珍稀物種進行保護及繁育工作。通俗來說就是為長白山“摸家底”“做體檢”,保障整個生態系統的平穩有序發展。

      像賈翔這樣從事森林生態保護的科研人員,需要經常走到一線,進入原始森林獲取第一手的研究資料。

      “心心念的便是這里的山水草木,總要實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研究才有了方向和基礎,才能更深入地探究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的奧秘?!辟Z翔說。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這是5月9日在長白山科學研究院育苗基地拍攝的東北紅豆杉幼苗。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pagebreak

      賈翔在長白山科學研究院育苗基地檢查朝鮮崖柏的生長情況(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賈翔(左)和工作人員趙路福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固定監測樣地測量記錄樹木生長數據(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賈翔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固定監測樣地安裝環境監測儀器(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pagebreak

      賈翔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關注一株植物的生長狀況(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賈翔(右)和工作人員趙路福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固定監測樣地測量記錄樹木生長數據(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pagebreak

      賈翔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植物固定監測樣地調查(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pagebreak

      賈翔在長白山科學研究院育苗基地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進行人工擴繁(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