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秒漫談斯理】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這三個“更”?-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22 07:52:07
    來源:新華網

    【100秒漫談斯理】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這三個“更”?

    字體:

      《理學院》之【100秒漫談斯理】系列之七十九:

      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骨神韻、革命文化的剛健激越、先進文化的繁榮興盛,共同鑄就了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要理解把握文化自信,可以從三個“更”著手: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蘊含其中的核心價值觀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我們所要高揚的文化自信,核心是價值觀自信,本質上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廣泛的自信。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能夠以無形的思想、特定的觀念、豐富的形式,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塑造著生活于其中的每個人,影響著人們的一切行為活動,滋養著民族生命力、激發著民族創造力、熔鑄著民族凝聚力。文化的這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特質,決定了文化自信輻射面廣、作用面廣、動員面廣。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總是植根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斷發展的歷史之中,需要經過時間的淘洗、實踐的錘煉、長期的孕育,是一個不斷積累積淀的過程。中華文化扎實之根脈、醇厚之積淀,恰如有源之水,滋養著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創造、新發展,給我們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歷史根基。文化自信一旦樹立起來,其影響必然深厚而長遠。

    出品人:劉 健

    策 劃:錢 彤

    監 制:周紅軍

    執行策劃:郝桂堯 安傳香

    統 籌:李潔瓊 呂 放

    編 輯:馬若虎 徐 可

    制 作:耿曉涵 張曉琪

    配 音:李耀國

    點擊圖片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