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丨張揚對話朱敏:尋找4.4億年前的人類遠祖-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10/ 27 11:30:40
    來源:新華社

    權威訪談丨張揚對話朱敏:尋找4.4億年前的人類遠祖

    字體:

    人類的祖先是魚類?

    中國科學院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朱敏院士團隊

    近期向世界展示了一批

    距今約4.4億年的志留紀早期魚類化石

    填補了從魚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初始環節

    英國《自然》雜志

    封面文章的形式

    同期發表該團隊的4篇學術論文

    (英國《自然》雜志選用封面)


    一系列新發現背后

    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人類與古魚遠祖

    又有著怎樣奇妙的關聯?

    ……

    帶著很多疑問

    新華社記者張揚

    走進中國科學院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朱敏院士開啟一場

    跨越億年時光的探尋之旅

    5條魚,填補人類演化史空白的關鍵拼圖

      包括人類在內,地球上現存99.8%的脊椎動物都具有頜骨。有頜類的出現與崛起是從魚到人的脊椎動物演化史上最關鍵的躍升之一。然而,有頜類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綿延三千萬年的巨大空白。

      朱敏院士團隊在重慶、貴州等地約4.4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了“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和“貴州石阡化石庫”。它們不僅首次為有頜脊椎動物的崛起與最早期輻射分化提供了確切證據,更為世人呈現出一個豐富多樣的志留紀早期“水族館”。

      朱敏說,本次向世界公布的5條魚——新塑梵凈山魚、奇跡秀山魚、雙列黔齒魚、蠕紋沈氏棘魚、靈動土家魚改變了人們對過去的很多認識,填補了人類演化史的空白。

    用科技手段復原一個“水下王國”

      據朱敏院士團隊介紹,我們的魚類遠祖其實很小,只有約3厘米長。

      為了讓公眾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本次研究成果,朱敏院士和他的團隊用3D動畫復原出了這群4億多年前古魚的生活狀態。

    “時空旅行者”們的運氣與堅持

      重現迷人遠古世界的背后,離不開一批又一批古生物學家,常年風餐露宿、野外探索,也離不開一塊又一塊可能都不到拇指大小的古魚化石。

      朱敏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本次的新發現超出了自己和同行的預期。同時,這也是他和團隊努力與堅持澆灌出的結晶:在4噸多重的野外巖樣中,他們經過了一道道程序、一點點挑選,才最終探尋到我們人類的遠祖。

      朱敏說,古生物學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吸引他和團隊不斷到野外去探尋——而最后的研究成果是由無數的失敗所堆積出來的成功。

    時間于他們而言

    既是轉瞬即逝

    也是生生長流

    如今

    越來越多的遠古魚類

    在朱敏院士團隊的不懈追尋中

    逐漸現出真身

    曾經宏大壯闊的“古魚王國”

    正被古生物學家們

    一步步拓展著邊界與想象

      出品人:孫志平

      制片人:樊華

      策劃:張揚

      記者:張揚、劉春暉、馬原馳、趙世通、李楨宇、麥凌寒、宋育澤、吳雪聰(實習)

      編輯:李楨宇、趙世通、馬原馳、宋育澤、麥凌寒

    ?

      鳴謝: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科院古脊椎所可視化團隊

      中科院國際科學傳播工作組

    ?

      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制作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082453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