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26 15:51:03
    來源:新華網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美了鄉村 富了百姓——貴州遵義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字體:

      新華社貴陽10月26日電? 題:美了鄉村 富了百姓——貴州遵義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劉智強、崔浩天

      貴州省遵義市近年來不斷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各地鄉村風貌不斷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走進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村偏巖塘組,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整潔的院壩街道、隨處可見的小花園,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如同山水畫?!斑@一派自然和諧景象,得益于我們實行的多項改革?!濒~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奉明說。

      “比如出臺‘一圖一表一說明’,即繪制鄉村居民點建設規劃圖,編制居民點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配建項目表,定制居民點建設要點說明書?!崩罘蠲髡f,這樣一來,哪里是要保護的建筑,哪里建民居,哪里建果園,一目了然。

      2015年,湄潭縣開始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靶率遄プ×藭r機,僅偏巖塘組就已出讓土地22宗、120畝?!毙率宕逯艹f。

      在大部分實現土地入市交易的村寨,村集體會將獲取的部分收益用在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上。比如,偏巖塘組通過土地入市交易獲取純收益1000多萬元,拿出部分收益建設了污水處理系統和文化廣場,還逐步完善了道路、院壩花園、垃圾收集設施,為村民創造了更加舒適宜居的環境。

      這些年,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依托紅色文化發展多項產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農家樂。近日,記者走進花茂村一家名為“紅色之家”的農家樂,老板王治強說,花茂村緊鄰茍壩會議會址,借助鄉村旅游發展契機,開了這家農家樂,如今生意十分紅火。

      在花茂村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上,“母氏陶藝館”的創辦人母先才正在拉坯機前忙碌?;迓糜位鸨?,母先才將手工土陶技藝與當地紅色文化結合,打造屬于花茂的獨家文創土陶產品。

    母先才正在制作土陶。新華社記者劉智強 攝

      “如今,村民依托紅色文化辦農家樂,吃上旅游飯,祖傳的土陶手藝也有了用武之地?!被妩h總支書記彭龍芬說,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613元,村集體經濟積累從16萬元增加到1192萬元。

      紅花崗區海龍鎮貢米村曾盛產大米,且在當地小有名氣。雖說有個好基礎,但山區閉塞,前些年村民選擇外出尋找出路,村里的人越來越少。2018年當地政府決定,想辦法讓村民重新把水稻種起來。

      貢米村黨總支書記徐浩說,村里解決了水稻種植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包括幫助優選品種、推廣全程機械化,并鼓勵部分大戶示范種植。村民們看到實效,也陸續重新種起了水稻?!盀楸U洗蠹矣懈嘣鍪涨?,政府幫村民先后發展起了羊肚菌、大頭菜、西瓜、草莓等產業?!焙}堟傸h委書記羅家飛說。

      “鄉村振興展現新圖景?!毙旌普f,貢米村外出務工人員最多時一年有1300多人,近幾年逐年減少,去年僅200余人,越來越多村民選擇返鄉發展。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2017年人均收入是8000多元,2022年已超過2.3萬元。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9767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