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2月27日電 題:一針一線的“藝術再造”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黃韜銘、趙珮然
從一朵棉花到一匹布,再到一個文創空間、一座體育公園,要走過怎樣的歲月,經歷哪些蛻變?在位于昆明市五華區的云南紡織藝術館、云紡體育公園,可以找到答案。
這是繼昆明市云紡文創園后,由云南紡織廠廠區改造而成的又一文創空間。
云南紡織藝術館外景。新華社記者盧哲 攝
在這里,曾經運轉不停的紡織機器,“搖身一變”成為創意展品,吸引諸多年輕人前來打卡;曾經工序嚴密的生產車間,成了中小學生課外研學實踐基地,展示著一朵棉花到一匹布的“奇妙旅程”……無論是曾經的工廠,還是如今的藝術館,都講述著云南紡織廠的故事。
云南紡織廠歷史悠久,建廠80多年來曾為軍需保障和社會民生作出重要貢獻。云南紡織藝術館所在地曾是云南紡織廠的重要生產基地,于今年3月停產。
觀眾在云南紡織藝術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盧哲 攝
“藝術館里保存著完整的紡織生產線和各個年代的紡織設備,見證了云南紡織工業發展歷史?!痹颇霞徔棌S廠長楊橋介紹說,“停產不停工,我們希望用另一種形式講好這段紡織故事,不忘初心,堅守傳承?!苯涍^精心設計,廠方選擇了生產與藝術、文體相結合的改造方案,云南紡織藝術館和云紡體育公園應運而生。
紡織是這里的根與魂。藝術館以紡織工序進程為線索,分“棉花之夢”“生產之歌”等六個主題,講述云南紡織廠從過去到現在的生產、生活故事。打包機、搖臂鉆床等一臺臺刻有歲月印記的紡織機器陳列于此,“少說空話,多辦實事”等富有年代感的標語隨處可見,人們漫步其間,仿佛回到織機轟鳴的生產一線。
云南紡織藝術館內陳設的懷舊展品。新華社記者盧哲 攝
昔日紡織廠產品質檢員、如今藝術館講解員趙珍說:“每次看到這些機器,就想起在這里度過的無數個日夜,一針一線都承載著我們的青春歲月?!?/p>
除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云南紡織藝術館還具有時尚現代的藝術氣息。濾塵室的棉花浴池別出心裁;“云朵樓梯”將白棉置于頂端,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氛圍。打包成袋的棉花、呈放射狀延伸的棉線、當年車間的維修工具都融入設計元素,成為裝飾的一部分。過去與現在、工業與藝術的完美交融,為藝術館平添幾分美感。
開展研學項目是云南紡織藝術館的發展著力點。館內設有體驗區,通過操作模擬織布機,人們可以進一步了解紡織過程,感受匠人匠心?!肮I遺存是凝固的歷史。生產停止,但我們希望通過藝術創造,喚起它們新的生命力,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睏顦蛘f。
云南紡織藝術館內陳列的紡織設備。(云南紡織藝術館供圖)
云南紡織廠還在文體方面做了轉型探索。紡織廠的部分舊廠房被改造為以室內籃球場為主的云紡體育公園,廢棄空間被充分利用。
觀眾在云南紡織藝術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肖瀟 攝
紡織廠退休老職工們有說有笑地參觀,年輕人穿著租借的紡織工裝在機器旁拍照打卡,孩子們好奇地看著棉花到布匹的蛻變歷程……曾經日夜不停的織機聲不再響起,工業遺存正以另一種更有意義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