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2月9日電 題:遠古世界曾有這么多“龍”
新華社記者王玨玢
龍騰辭舊歲。雖然生肖中的龍是虛構出來的,但在億萬年前的遠古世界中,的確有一群或能翱翔天際、或能暢游水底、或在陸地上稱霸的“龍”。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的魚龍化石。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部主管賀一鳴介紹,現今發現的各類化石證據顯示,真實的遠古世界中,出現過許多名字中帶龍的動物。它們是一大批生存在遠古時期,尤其是中生代的爬行動物。雖然名字類似,但這些“龍”在分類學上屬于很多個不同的爬行動物分支,樣貌、體形乃至生活環境天差地別。比如,生活在海洋中的滄龍、魚龍、蛇頸龍,分別屬于蜥形綱爬行動物下的鱗龍類、魚龍類、鰭龍類,彼此在演化關系上相去甚遠。飛翔在天際的翼龍,與恐龍是近親,二者在三疊紀時期分開演化,翼龍選擇了天空作為生存領地,而恐龍則成為陸地的霸主。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的部分翼龍化石。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眾多“龍”族中,稱霸陸地的恐龍無疑是最受關注的“C位明星”。在分類學上,恐龍屬于爬行動物中主龍類的蜥臀目和鳥臀目,它們最顯著的共同特征是四肢直立于身體之下,而非往兩旁撐開。作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霸主,恐龍家族內部也進化出驚人的個體差異。與大家想象中威風凜凜的霸氣形象不同,最小的恐龍之一——近鳥龍,體長僅34厘米,重110克。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的馬門溪龍模型。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當然,在遠古‘龍’族中,有很多類群進化出極其龐大、壯觀的體形,這些類群更為人所熟知。比如體長可能超過35米的阿根廷龍、超龍、中加馬門溪龍等;翼展近12米的風神翼龍,是生命史上最大的飛行動物;還有近20米長的薩斯特魚龍,長15米左右的蛇頸龍和滄龍,大小不輸于現代海洋中的鯨類,是當之無愧稱霸陸、海、空的霸主?!辟R一鳴說。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的許氏祿豐龍化石。(中國古動物館供圖)
中國現在已成為多種遠古“龍”化石的發現和研究大國。特別是恐龍的發現種類,目前已躍居世界首位,這其中凝聚了幾代中國古生物學者的不懈努力。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趙祺介紹,1938年,我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鐘健先生在云南祿豐發現我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即被稱為“中國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此后,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踏遍祖國大地,主持了多次恐龍國際聯合考察,也是第一個在北極圈里發現恐龍化石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率領團隊發現、命名了超過70種恐龍,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命名恐龍有效屬種最多的學者之一。
“統計顯示,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上千種恐龍化石中,由中國發現的有300多種,位居世界第一?,F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一恐龍大國,中國學者的‘龍’研究還在繼續?!壁w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