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賓陽縣賓州鎮,手藝人鄒玉特每天都坐在一堆“龍”中間,扎制炮龍。農歷正月十一“賓陽炮龍節”前夕,他要完成24條龍的制作。

舞炮龍是賓陽縣的傳統民俗活動,“賓陽炮龍節”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鄒玉特今年70歲了,他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家族里第三代炮龍扎制藝人?!芭邶埞潯鄙系摹褒垺庇胁簧俪鲎运麄冎?。

近年來,賓陽縣重視“炮龍節”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引導,積極打造炮龍文化特色品牌,火熱的節慶也帶動了火熱的旅游。鄒玉特在年輕時既做龍,也舞龍,現在的他期盼著年輕人能把龍做下去,舞下去。

在四川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火龍燈舞”融龍、燈、舞、火于一體,又名“燒火龍”,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約1500攝氏度的鐵汁被擊打成10多米高的鐵花,舞龍者赤膊上陣,一條金黃的“火龍”行云流水,穿梭其中。當萬千鐵花盡情綻放的一剎那,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抬頭仰望流光溢彩的夜空,在璀璨的光芒中許下美好愿景,充滿煙火氣的年味兒隨之蔓延。

這些年,黃龍溪火龍燈舞傳承人謝鑫帶著火龍隊到過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表演,收獲了無數掌聲與喝彩。今年,他們還在表演上創新,將“燒火龍”和舞臺劇結合。

初中畢業后就投身電影放映行業的黃樹輝,是廣州從化第一批鄉村電影放映員。48年來,他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經常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往來于從化、增城等地放映電影,為周邊城鎮和山區群眾送去歡樂。

黃樹輝將自己過去使用的放映機、電影膠片以及其他工具收集起來,創建了一個民間老電影博物館,希望以此讓更多人了解電影發展的歷史。

制片人:李杰
編導:朱一南
記者:覃廣華 黃凱瑩 尹恒 李嘉樂 霍思穎 陸浩
統籌:王健 張旭東
配音:許曉夢
片頭制作:夏勇
監制: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