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畫重點丨“簡”里尋她 “牘”懂2000多年前的“她力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08 11:55:43
來源:新華社

國寶畫重點丨“簡”里尋她 “牘”懂2000多年前的“她力量”

字體:

  縱觀歷史和當下,女性活躍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她們在時代發展中凝聚成“撐起半邊天”的“她力量”。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我們翻開2000多年前的簡牘,與大家一起分享其中記錄的女性故事。

  “……留卒十人,女譯二人留守余……”,這枚簡牘出土于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大灣城遺址(漢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兩位“女譯”被漢廷下詔留守出使之地繼續處理相關事宜。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介紹,漢代設置有負責“譯”的專職官員,承擔著文化傳播交流的重要責任。在我國西北地區出土的簡牘中,有關“譯”的記錄不在少數。女性通過過硬的專業翻譯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董母書:責中史……母請回幸為責之,寄錢來之…… ”,這枚簡牘出土于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懸泉置遺址,記述了董母索要布匹絲綢貨款的故事。隨著張騫鑿空西域,漢代邊塞貿易繁榮活躍,在古絲綢之路最為突出的絲綢貿易中,有像董母這樣的女性商人參與經營。

  肖從禮說,秦漢時期女性經商的現象較為常見,她們主要活躍在紡織業、釀酒業等領域,為生計忙碌。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出土的其他簡冊中,還有優待年六十以上的婦女從事商業活動的規定。

  “……嗇夫坐前自者張威卿病劇……愿請一胡婢使治米汁……”,這枚出土于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懸泉置遺址的簡牘是一封書信,信中講到一名漢代基層官員因病重請求派遣一名“胡婢”為自己治病。

  此簡證明漢代邊塞地區已有女性醫師醫治病癥的實例。肖從禮說,結合史料得知,女性醫師的產生發展與治療女性疾病的社會需求息息相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對女性的關注。

  從傳世文獻和出土簡牘的記載可以看到,從家庭到官府,從內地到邊塞,到處都有女性的身影。她們從事戍邊勞作、經營釀酒與絲綢貿易,行走在絲綢之路上,成為促進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力量。

  簡牘寥寥數筆,記錄了女性投身社會生活,推動歷史發展的身影。如今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女性持續貢獻著獨特的智慧和力量。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祝身邊的每一個她,節日快樂!

  策劃:齊慧杰 馬維坤

  監制:胡國香 宋常青

  統籌:姜偉超

  記者:何問 馬希平

  終審:安濤 楊俠

  設計:聶毅

  編輯:陳倩 王文源 王晶晶

  學術指導顧問: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 肖從禮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助理館員 伍楚嘉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甘肅分社

  甘肅簡牘博物館

  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