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中法60年交往互鑒的“江西印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1 09:48:19
來源:新華社

新華視點|中法60年交往互鑒的“江西印記”

字體:

  衣襟上有山澗奔流的飛瀑,腰帶上有《千里江山圖》的山脊。當“只此青綠”畫上羽絨服,“千里江山”登上巴黎秀場,你能相信這些羽絨服都來自一個小小的中部縣城嗎?

  50多年前,憑著2000元的創業資金,江西共青城的板鴨廠里辦起了羽絨車間,共青人生產出新中國第一件羽絨服。在老一輩眼里,“鴨鴨”是贈與外國元首的“國貨之光”,創下了日銷10萬件的“神話”,還遠銷46個國家和地區。

  而到了90年代,在國外品牌的沖擊下,“鴨鴨”被擠下神壇,甚至一度遭遇破產危機。如何觸底反彈,突破困局?從2019年開始,電商平臺給“老國貨”帶來新機遇。2022年,“鴨鴨”羽絨服的銷售額翻了125倍,突破了百億元。

  聯合武漢紡織大學成立共青城紡織服裝產業研究院,共青城羽絨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3D打印出青花的輪廓、馬賽克勾勒出潑墨的瀟灑……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國際時尚潮流的共青城羽絨服一路走向世界,登上了巴黎中法時裝周的秀臺。

  羽色艷麗、啼聲清脆、動作輕盈,它就是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藍冠噪鹛。而這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其野生種群只有200余只,分布范圍也僅在江西婺源以及周邊地區。

  1919年,一名法國神父在婺源獲取了3個藍冠噪鹛標本,這是有關此鳥種的最早記錄。直到2000年,這群曾經消失的“精靈”再次現身婺源。百余年后的今天,中法兩國就婺源藍冠噪鹛的保護繼續開展合作。

  從守護綠水青山到迎回“鳥中大熊貓”,從首次發現到共同合作保護生物多樣性,失而復現的藍冠噪鹛不僅是為世人感嘆的“美麗精靈”,更是中法友誼的見證。越來越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場景也從詩歌慢慢走進現實。

  瓷體輕薄透亮,釉色細膩潔白,勾勒的藍紅紋彩神似埃菲爾鐵塔的形狀。來自江西景德鎮的瓷杯與來自法國巴黎的彩妝,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被一起裝進禮盒,并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的陶瓷文化特展上驚艷亮相。

  早在幾百年前,精美的青花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去了萬里之外的法國。在當地的使用、流轉和陳列,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制瓷產業,也豐富了當地人的文化生活。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商品之一,景德鎮瓷器曾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如今,一份小小的禮盒盛放著中國傳統藝術與法式時尚色彩的交融之美,也是中法兩國合作包容、互學互鑒的見證。

  制片人:李杰

  編導:李宗胤

  記者:彭菁、陳毓珊、黃浩然

  統籌:王健、張旭東

  片頭制作:夏勇

  監制: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