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杜鵑之王”傳奇——“極小種群物種”逆襲故事之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3 10:41:25
來源:新華網

“世界杜鵑之王”傳奇——“極小種群物種”逆襲故事之二

字體:

  新華社昆明5月23日電(記者伍曉陽、陸君鈺、嚴勇)你見過比10層樓還高的大樹上開出的杜鵑花嗎?在云南高黎貢山,有一種杜鵑花屬最高大的物種:大樹杜鵑。全球960余種杜鵑花屬植物中,它被奉為“世界杜鵑之王”。從極度瀕危到重煥生機,大樹杜鵑在人類保護和繁育下實現“逆襲”。

  高黎貢山萬物共生,而大樹杜鵑是“鎮山之寶”。與灌木叢中的簇簇杜鵑花不同,大樹杜鵑花如其名,堪稱杜鵑花家族中的“巨人”:樹大、花大、葉大,樹高可達30米,葉片最長接近70厘米,花球直徑最大的能與排球相當。

  “目前,野生的大樹杜鵑數量稀少,僅有3000多株?!痹颇鲜×謽I和草原科學院林業研究所副所長李貴祥說。因種群數量極少、分布地域狹窄,大樹杜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在我國分布于云南騰沖、福貢、貢山、瀘水等縣市,生長在高黎貢山海拔2100米到3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

  2024年1月騰沖大塘村的大樹杜鵑花。新華社發

  人們對大樹杜鵑的認知,最早源自1918年英國“植物獵人”喬治·福里斯特在高黎貢山發現一棵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的杜鵑。此后60余年里,人們都沒能在野外發現這種植物的樣本,學界也無法確定它在野外的存在。直到1981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學家馮國楣,終于在騰沖縣(今騰沖市)大塘村的深山密林中,重新找到了40余株大樹杜鵑。

  “經過2014年和2019年兩次調查,騰沖市界頭鎮大塘村的岔河和茨竹河區域共有大樹杜鵑1771株,大、中、小樹呈正態分布,說明種群處于穩定發展之中?!崩钯F祥告訴記者。

  基于大樹杜鵑數量稀少、生長緩慢、幼苗死亡率高、自然更新困難等問題,苗木繁育可作為種質資源保存的一種途徑:野外采集千粒重僅為0.14到0.16克、比芝麻粒還小的種子,人工繁殖培育大樹杜鵑,待成苗后再回歸栽植。

  2024年4月高黎貢山赧亢管護站栽植的人工繁育大樹杜鵑株苗。新華社發

  李貴祥帶領的團隊攻關掌握了大樹杜鵑實生苗和扦插苗培育技術,成功繁育苗木3萬多株,其中最高的已達80厘米?!皬?019至2020年,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塊移栽了200多株苗,現在這些樹苗長勢很好,有的已經長到70厘米?!崩钯F祥說,大樹杜鵑前五六年生長緩慢,到開花則要20余年。

  “大樹杜鵑具有觀賞價值,目前的研究主要圍繞促進生長和適應范圍進行,比如試驗促進快速生長、快速開花,讓本來野外生長十多米才能開花的大樹杜鵑,在一兩米的矮化狀態就開花,拓寬未來利用場景?!崩钯F祥說,在相對原生境降水少、更干燥的昆明,也進行了移栽,試驗大樹杜鵑適應范圍。

  因保護成效明顯,大樹杜鵑已被移出《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李貴祥說:“未來,我們期待房前屋后也能看到大樹杜鵑花開?!?/p>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