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記者手記: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新時代的錢學森、郭永懷
新華社記者胡喆
北京北四環邊,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辦公樓3樓,兩間特別的辦公室至今仍以兩位著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錢學森、郭永懷生前曾在此工作。
確定力學研究所研究方向、部署和開展兩彈研制預研任務……辦公室依舊保留著當年簡單樸素的陳設,仿佛能看到他們奮斗的身影。很難想象錢學森、郭永懷就是在這里創造出舉世矚目的奇跡,使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用科技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辦公樓后的力學科普展館里,一場穿越時空的科學對話在此呈現——5月25日,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行。
錢學森、郭永懷科研手稿、工作筆記等珍貴資料開放展示,透光銅鏡、流線演示等科普實驗現場上演……今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力學研究所用一批專業科普活動生動展現了力學發展中的實踐探索、經典原理和典型應用,把科學夢的種子深深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激勵青少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使命。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無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錢學森、郭永懷。這不僅僅是指需要更多科學家投身科研,更意味著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一顆為國家、為民族而奮斗的心。
老一輩科學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能夠取得輝煌成就,最重要的是深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錢學森曾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碑斈?,他沖破千難萬險,只為回到祖國懷抱,建設自己的國家??萍及l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應銘記這顆愛國之心、傳承這份報國之志。
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不僅是在北京,在全國各地的科技館、研究所、實驗室,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志愿加入“科普大軍”,踐行“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主題,聯手奉獻一場“科普盛宴”,讓創新之花在神州大地開遍。
先生雖已遠去,精神始終屹立。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新時代的錢學森、郭永懷,也必將涌現出更多新時代的錢學森、郭永懷。一個崇尚科學、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國度,必定會是充滿希望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