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衛”。位于天津市區西北部的三岔河口,被認為是天津城市最早的發祥地。這里是子牙河、南運河與海河的交匯之處,自古漕運興盛、商賈云集,見證著天津衛的興起與繁榮。

從三岔河口沿河而下,不遠處的古文化街是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貿聚集地。街區內古建縱橫,非遺、老字號商家林立,是了解天津民俗風情的重要窗口,也被譽為天津的“城市名片”。

徜徉在古文化街長達687米的主街上,共有26個老字號和非遺店鋪,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楊柳青年畫等中華老字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商家吸引著八方來客。

麻花是天津人的傳統小吃,代表著天津這座城市的飲食特色。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津門三絕”之一。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三大木版年畫之一,始于明代、興于漕運,在津門小鎮楊柳青鎮相傳400多年,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描繪了歷史上古鎮年畫制作火熱的盛景。

流光溢彩、綺麗多姿的唐三彩,可謂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已研究、制作唐三彩40余年。

他不僅巧手“復活”了唐三彩傳統燒制技藝,還結合當下的時尚潮流,不斷創新,讓唐三彩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廣東汕頭5歲小女孩莊恩琪與英歌隊員互動共舞的視頻曾在4月火遍全網。記者來到莊恩琪的家鄉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探訪“中華戰舞”和5歲萌娃的生活故事。

流行于廣東潮汕地區的英歌舞,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莊恩琪就讀的汕頭市貴嶼鎮北林保嬰幼兒園經常在上午早操和下午放學前組織小朋友們跳英歌操。

出品人:孫志平
監制:張平鋒
制片人:李杰
統籌:王健
編導:李暢
記者:許健、袁月明、黃國保、詹奕嘉
攝像:郝杰、胡震澤
報道員:沈瓊、楊海濤、周原行
片頭制作: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