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觀察丨創辦雙甲子,追問京劇“第一科班”的精神遺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01 21:30:23
來源:新華網

文化新觀察丨創辦雙甲子,追問京劇“第一科班”的精神遺產

字體: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題:創辦雙甲子,追問京劇“第一科班”的精神遺產

  新華社記者白瀛

  它是戲曲史上的一段傳奇,被稱為京劇“第一科班”,被譽為京劇的“大師搖籃”;它先后培養出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葉盛章、葉盛蘭、袁世海等開宗立派的大家,梅蘭芳、周信芳少年時也在此“搭班學藝”;它深刻影響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戲曲教育,影響遠播港澳臺和海外……

  今年是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中國戲劇家協會10月31日在京主辦的紀念座談會上,各方緬懷京劇前輩們崇高的藝術風范、不凡的藝術道路、杰出的藝術貢獻,也發出了這樣的追問:這個開辦了44年的傳統科班,對于當下戲曲界而言有哪些精神遺產?

 紀念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座談會上,小演員們表演富連成社社訓。(中國戲劇家協會供圖)

 初心未改,守住戲曲根與魂

  1904年初夏,京劇演員葉春善等在北京琉璃廠創辦科班,初名“喜連升”,后改“喜連成”“富連成”,1914年改班為社,全稱“北京富連成戲劇學社”。創辦之初,班主葉春善、總教習蕭長華等即盟誓:創辦科班不為發財致富,只為替祖師爺傳道,永續香煙。

  然而剛剛成立四年多的科班就面臨巨大危機: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駕崩,戲曲禁演三年,京城大部分戲班遭受滅頂之災。但喜連成在葉春善、蕭長華的帶領下頑強堅持,閉門排練,三年后憑借刪繁就簡后的《三國志》一炮打響。

 富連成社舊址。(葉金森供圖)

  “我認為富連成最重要的精神遺產,是諸位先輩艱苦奮斗、不屈不撓、將京劇事業視為生命的精神?!备贿B成社首任社長葉春善之孫、繼任社長葉龍章之子京劇名家葉金森說,舊時梨園人受盡壓迫盤剝,掙扎在生死線上,但富連成先輩為流傳梨園一脈香煙,在荊棘叢中前行,終于結出累累碩果。

 圖為葉春善、蕭長華與武喜永(從右至左)演出劇照。這也是葉春善唯一一張存世劇照。(葉金森供圖)

  在開辦的44年中,富連成社培養了“喜、連、富、盛、世、元、韻、慶”八科700余名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京劇“第一科班”。新中國成立后,富社弟子不斷開枝散葉,仍是中國京劇教學的中流砥柱。近年來,富社留下的數百出劇目的劇本已整理出版,集中呈現了清末至民國的京劇文脈。

  “富連成老一輩京劇人在困境中堅守,數度浮沉,但初心從未改變?!敝袊穆摳敝飨i說,富連成的辦學故事及眾多學員的傳奇人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價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當代戲曲工作者應予以繼承發揚,賡續中華戲曲文脈,守住中華戲曲文化的根與魂。

 富連成社部分開宗立派藝術家。(葉金森供圖)

  戲比天大,造就京劇高標準

  隨著富連成社聲名鵲起,當時已是“伶界大王”的譚鑫培想把兒子送去學習,但連番遭到婉拒,直到第三次找到葉春善,讓他打消顧慮、一視同仁、嚴格要求,其子才得以編入“富”字科,改名譚富英。從此,譚家在富連成社先后出了六位京劇人才,成就梨園一段佳話。

  “科班的嚴格訓練和調教,為我祖父日后成為‘四大須生’之一打下了文武戲的堅實基礎?!闭f起這段往事,譚富英之孫、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譚孝曾難掩激動。

 譚富英(右)為孫子譚孝曾說戲。(北京京劇院供圖)

  現在文藝界常說“科班出身”,“科班”一詞本指舊時學演結合的戲班,后引申為正規的職業技能教育。而正是富連成社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規范、參與制定行業規定,為傳統戲曲教育轉型過渡到現代戲曲職業教育提供了良好借鑒。

  91歲的戲曲教育家、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鈕驃介紹,富連成社繼承發展了傳統科班“口傳心授”的教育模式,由教師以身示范、詳細解析,讓學生心領神會,同時在頻繁的演出實踐中鍛煉技藝。

 2011年11月3日,學生在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京劇專業的練功房里練習基本功。(新華社發,田衛濤攝)

  富連成社研究專家、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介紹,在富連成社,所有學生都要接受嚴格的身段、唱腔、念白、表演等基本功訓練,且必須從龍套跑起,明星學生沒有特殊待遇,同時注重普通培養和重點培養相結合,因材施教。

  “新時代中國戲劇繁榮發展,首先應該向富連成社前輩學習‘戲比天大’的精神?!敝袊鴳騽〖覅f會主席濮存昕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惜吃苦受累,錘煉技藝,精益求精,在一方舞臺上做出‘美的樣子’,演出精氣神——富連成社造就了京劇的高標準?!?/p>

 守正創新,煥發時代新光彩

  1959年,“四大須生”之一的富社弟子馬連良對《趙氏孤兒》中程嬰的角色進行了再創造:他冒生命危險去趙家通風報信,下場時抖水袖、甩髯口等一連串程式化動作,不僅體現了演員的扎實基本功,也把人物緊張、恐懼等內心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1959年,馬連良演出京劇《趙氏孤兒》的劇照。(新華社發,陳正青攝)

  “富連成社培養出了許多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他們對劇目內容的改編與重構,對表演藝術的精進與探索,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契合了當時社會的審美需求和價值取向,讓古老的舞臺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卞Т骊空f。

  專家指出,程式化是戲曲的本體特征,也是戲曲塑造舞臺形象的基本語匯,堅持程式化是戲曲發展、創新的前提,而在農耕生活基礎上提煉并反映其時代生活和審美趣味的表演程式也是戲曲創新的難點。

 2004年6月28日晚,京劇《江姐》在南京演出劇照。(新華社發)

  新世紀以來,戲曲工作者沿著將現代舞蹈、藝術體操等元素引入戲曲的思路,在程式創新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創編出京劇《駱駝祥子》里的“洋車舞”、京劇《華子良》里的“籮筐舞”、京劇《江姐》里的“繡紅旗”等代表作品。

  同時,越來越多作品跳出簡單的善惡評判窠臼,更加關注理性思辨和靈魂人性;越來越多作品融合多種藝術形式、技術手法,進行跨界創作和傳播。

 2018年11月26日晚,跨界戲劇《杜麗娘與朱麗葉》在珠海演出劇照。(總導演孫萍供圖)

  根據敦煌壁畫故事改編的京昆劇《荼蘼花開》,探討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中的困難選擇;脫胎于明代劇作家徐渭劇作的昆曲《四聲猿·翠鄉夢》,探討人與欲望之間的關系;跨界戲劇《杜麗娘與朱麗葉》中杜麗娘唱著新編昆曲,朱麗葉則圍繞杜麗娘舞著芭蕾;新編越劇《新龍門客?!穼鹘y戲曲與互聯網傳播方式結合,火爆出圈……

  “富連成社的歷史,就是一部開放包容、求新求變的發展史?!倍i說,當代戲劇工作者應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通過融入時代精神、現代理念和當代科技成果,推動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