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月23日電(李東標 張敏彥)倉庫外,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穿梭不息;倉庫內,層層疊疊的藥品整齊碼放……走進安徽省太和縣華源現代物流園,一片繁忙的景象。
太和,這個地處內陸的縣城,在歷史上并無醫藥“基因”,而今卻有4000多個醫藥廠家駐場,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醫藥銷售市場,形成了“買全國,賣向全國”的經營格局。
這座皖北縣城被“看見”,靠的是什么?
航拍太和縣城區一角。新華網發(太和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全產業鏈醫藥生態體系”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鄙鲜兰o80年代,太和醫藥市場起步。當時的太和,一批藥商頂著“藥販子”的綽號和壓力,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開始艱難開拓市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十多萬太和人陸續走進醫藥購銷領域,在全國建立起龐大而細密的市場網絡。
安徽華源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醫藥倉庫。新華網發(陶俊 攝)
“在上游,我們與全國4000多個醫藥廠家建立了合作關系,數量占全國醫藥生產廠家的80%以上;在下游,我們的市場終端連接著10萬多家醫院、診所、連鎖藥店?!卑不杖A源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軍說。
時至今日,現代醫藥產業已成為太和一張靚麗的名片。然而,制造始終是太和醫藥產業的短板。近年來,阜陽市政府、太和縣政府共同發起設立專項產業引導基金,促進形成“以投促引、以商招商”合作模式,加速推進轉型升級。
2019年,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在我國全面實施。藥品監管制度的改革為太和現代醫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年,太和保興醫藥健康產業園開工建設,開啟了“你來研發,我來生產、銷售”的產業格局之路。太和保興醫藥健康產業園執行總裁劉大勇說:“我們要立足于當地藥商資源,推動醫藥的研發方和銷售方的‘雙向奔赴’?!?/p>
從闖市場到牽出產業鏈,再到形成產業板塊,太和醫藥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醫藥資本搶灘落地,產生磁吸效應。
2023年,一大批醫藥項目落地太和:康信制藥、德諾醫藥等項目簽約開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基地、四環科寶化學制藥、華軍藥業等項目加快建設,欣奕華制藥、悅康凱悅制藥等項目完成技改……
2024年,太和現代醫藥產業全產業鏈營收達216.4億元。有人形象地說,太和是“托在藥上的皖北經濟強縣”。
太和,因藥而興。當地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太和“以藥為引興百業”。醫藥產業的繁榮帶動了當地金融、物流、餐飲、房地產等行業,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增長。
太和,正打造“全產業鏈醫藥生態體系”的發展模式。當前,太和的醫藥產業,也面臨著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挑戰。太和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建華介紹,要圍繞“域外創新、太和制造、全國銷售”的發展思路,運用“平臺思維+市場邏輯+資本力量”,構建研、產、銷生態產業鏈,吸引優質醫藥資源加速向太和集聚。
致富“發”寶
馬集鎮發制品產業園一家企業展示的假發產品。新華網李東標 攝
太和縣馬集鎮,是全國發制品四大基地之一,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省級示范區。
很多縣城打開知名度,靠的是特色產業。然而,壯大特色產業,不能只憑資源靠天賞飯。面對區位不優、資源不多的劣勢,太和把握主動權,主動找準賽道,力爭把縣域產業小特色逐漸發展為區域產業大特色。
在馬集發藝小鎮展覽館,各種發藝產品布滿展廳。展覽館一側墻壁的海報上,可以看到時尚發藝展示:空氣劉海波波頭、網紅羊毛卷長發、自然柔順氣質長直發、氣質溫婉梨花發……馬集鎮副鎮長張婧說,這些發型可以根據尺寸量身定制,價格從幾千到數萬元不等。
太和發制品產業始自清末。20世紀初,馬集人打起綁腿、挑起貨箱走鄉串戶,用針頭線腦換回頭發,經過清洗、梳理、整形,加工成假發商品。
如今,馬集人從最早走街串巷收購頭發進行粗加工,到發制品設計、加工、銷售一條龍,再到產品出口到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小鄉村走向了世界。
發制品,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發”寶。
2024年1至10月,太和發制品產業完成產值25.6億元。以馬集鎮為例,全鎮從事毛發行業近2萬人,帶動周邊鄉鎮就業人數近6萬人。
仲冬時節,馬集鎮,安徽泓聚美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趕制一批出口到歐美的訂單。這家企業成立于2017年,主要從事辮發、發把等產品的生產銷售?!爱敵踹x擇這里落戶,就是看重這里較為健全的發制品產業體系?!逼髽I負責人閆舉禮說,馬集鎮獨特的產業、人才、政策等優勢疊加形成了產業集群效應,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近年來,太和以發展發藝文化產業為優勢特色,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加快推動發制品走出去的步伐??h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政府積極幫助企業鞏固拓展海外市場,開拓銷售渠道;另一方面,政府以新業態帶動企業業務發展,推動發制品產業向研產銷全鏈條轉變。
2024年9月,在第14屆中國發博會暨2024中國國際頭皮健康產業博覽會上,馬集鎮組織發制品企業組團亮相。發套、發塊、發片、發條、發簾等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了眾多海外客商的關注。太和積極開拓非洲和“一帶一路”國家等新興市場,已有10多家企業在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家注冊品牌、成立銷售公司。
目前,太和每年為發制品生產提供約近4000噸原材料,原料份額占全國市場的70%左右;產品遠銷歐美、非洲、澳大利亞等地,形成“買全球、賣向全球”的大格局。
吸引投資“金鳳凰”
產業強,則縣域強。2024年8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7年,力爭培育營業收入百億級集群45個以上、千億級集群1個。
陳建華表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太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太和通過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栽好營商環境這棵“梧桐樹”,吸引來投資的“金鳳凰”。
在太和,政務服務中心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時處理企業的難點痛點;推行部門“一把手坐窗口”,助推流程優化再造……近年來,太和積極構建為企服務新格局,激活了優化營商環境的“一池春水”。
“身為一名‘太商’,我覺得非常自豪。在太和縣創業興業,是我作出的最正確決定!”安徽昊華環??萍加邢薰矩撠熑穗S文俊談回鄉打拼時說。
像隨文俊這樣的投資者還有很多。
太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與重點企業的對接洽談,主動出擊、多元招商。2024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0個、總投資257.4億元,其中工業類項目55個,逐漸優化的軟環境已轉化為推動太和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2024年,太和工業投資快速增長:投資40億元的浙江展圖機械電器高端智能制造、投資32億元的安徽創藝新能源汽車及白色家電鋁制品部件生產等一批項目相繼落地。
航拍太和花博園。新華網發(太和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太和人看來,沒有低端的產業,只有停滯的創新。
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國家戰略,太和加快部署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高端綠色食品產業等,培育產業鏈“鏈主”和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專精特新企業集聚。
陳建華表示,太和將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相信在原有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的基礎上,新興產業必然在太和大地上“樹木變森林”。
策劃:湯陽
參與報道:曹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