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大”的詞語中
“遼”幾乎是最高級
從省名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氣魄
“大東北”這個概念
在“遼寧”兩個字上具象化了
01 一只馬蹄
從地圖上看
遼寧省的形狀很有辨識度
十分像一只馬蹄
馬蹄左邊一半連接著陸地
一半是海岸線
馬蹄的右邊則直接伸入海里
恰好分開了渤海和黃海
這也讓遼寧成為東北地區
唯一一個沿海又沿邊的省份
省內最大的一條河“遼河”
也得以流經此地而入海
而遼寧名字的由來
就是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的意思
一邊是蔚藍大海
一邊是廣袤黑土
似乎注定了這里的軌跡
是與眾不同的
5000多年前
一個古國曾在這里存在
女神廟、積石冢群、祭壇
......
牛河梁遺址的發現
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提供了有力物證
歷史書頁翻動
時間繼續向前
1931年9月18日
駐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
突然炮擊沈陽北大營的東北軍
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4年艱苦抗戰從此開始
1948年9月
遼沈戰役在錦州打響
歷時52天
人民解放軍消滅了47萬多國民黨軍
東北全境至此解放
……
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大事
先后在這里展開
每段歷史
都可以承起一個時代
而在時間車輪中的遼寧
就像它地圖的形狀一樣
噠噠的馬蹄
不停地向前
02 快樂老家
要說把日子過好
遼寧人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
大事不差事
小事不計較
但偏偏在吃上
他們卻連一個小小的雞架
都不肯放過
遼寧人尤其是沈陽人
對雞架的感情堪稱狂熱
這里的雞架不僅是雞架
而是扮演著變形金剛的角色
熏雞架、烤雞架、拌雞架
炒雞架、烀雞架、炸雞架
想怎么變就怎么變
孜然鋪面,帶著焦火香
酸甜的外皮
咸香軟嫩的薄肉
和已經酥脆的骨頭
一口咬下去
口感豐富到味蕾都不知道
該優先識別哪種美味
但是
光啃雞架是不夠的
還要再加上瓶啤酒
那才叫一個過癮
遼寧人會吃
許多當地的特色美食
都成為了該界別中
天花板級別的存在
撫順麻辣拌
錦州燒烤
丹東草莓
大連美早櫻桃
盤錦河蟹
……
能從鍋包肉、鐵鍋燉、小雞燉蘑菇
等一眾老牌經典東北菜中
再殺出一條賽道
遼寧美食的存在感
可以說是嗷嗷的
而如果一個人
想在遼寧地界找到存在感
身上沒有點藝術“細菌”
那是萬萬不行的
輕則沒朋友
重則沒對象
遼寧人很有節目
地球人都知道
比如
遼寧男人總是一副
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但是有一種生物
可以讓他們瞬間秒慫
那就是媳婦兒
但也不是說遼寧女人不溫柔
畢竟她們在做決定的時候
也會提前問問老公
“你再擱那嘚瑟,信不信我削你?”
(此處向遼寧老少爺們致敬)
遼寧人對生活的熱愛
是具體的
小到句句有回應
不讓一句話掉地上
也是純粹的
好的不好的都直接輸出
從不繞彎子
正是這份簡單純粹
讓遼寧這個快樂老家
成了多少離鄉人心中恒久的白月光
03 長子情懷
寫遼寧
就不能不寫那些厚重的歷史
更不能不寫那份深厚的長子情懷
第一爐鋼水
第一臺機床
第一枚國徽
第一根無縫鋼管
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
第一艘萬噸巨輪
第一艘核潛艇
第一臺深海機器人
……
新中國數不清的第一
都誕生于此
那些曾以為的不可能
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進取中
成為了確定和肯定
在那段特殊的歲月里
遼寧與黑龍江、吉林一起
挺起了共和國工業的脊梁
大三線時期
許多人離開這片黑土地
奔赴全國各地支援建設
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遼寧
這里
也因此涌現出大批
響當當的全國勞模、英模
一座座廠房、一個個故事
如同一根串聯情感與精神
文化與歷史的紅線
不但串起了遼寧工業的發展軌跡
更串起了
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歷程
如今
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
都在大連下水
殲15“飛鯊”艦載戰斗機
在沈陽成功首飛
70%的高鐵鋼軌由鞍鋼生產
沈陽機床廠的新一代機床完勝國外同行
新松機器人的產品躋身全球前列
自貿區在沈陽、大連、營口建立
……
新的天地里
遼寧這個東北老工業基地
也在不斷向著
高端、智能、綠色的產業發展方向轉型
這里是黑土也是熱土
這里有冰雪更有熱血
有人說
遼寧什么都大
大平原、大濕地、大森林
就連遼寧人都好大一只
是啊
世界變大了,事情就變小了
所以在遼寧人眼里
沒有什么事是解決不了的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遼寧
舉重若輕
我想再適合不過
那些幽默風趣、自我調侃的背后
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再啟程
總要去一趟遼寧吧!
去聽聽最東北味兒的東北話
去看一場酣暢淋漓的遼籃
去買一袋不老林當伴手禮
去泡一次冷暖交加的雪地溫泉
去逛逛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沈陽中街
去轉轉關外第一市葫蘆島
去大連的海邊走走
去看看盤錦的紅海灘
去撫順瞻仰雷鋒雕像
去丹東眺望鴨綠江
去找找世界的盡頭到底在不在鐵嶺
......
總要去一趟遼寧吧!
因為:
風吹麥浪稻花兒香
黑土地養育著咱的爹娘
每年的冬天都大雪飛揚
熱熱的炕頭上嘮嘮家常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蕩
清澈的小河在潺潺流淌
東北人愛吃那酸菜血腸
秧歌扭起來人們喜洋洋
大東北是我的家鄉
嗩吶吹出了美美的模樣
哥們兒相聚必須整二兩
醉了月亮暖了我心腸
大東北是我的家鄉
我就在這嘎達土生土長
東北人的情東北人的愛
賊拉拉的愛你呀我的家鄉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社遼寧分社、新華網遼寧頻道
策劃:劉洪 牟彥秋
統籌:黃林昊
作者:梁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