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一家兩代務工人的生活變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1 16:06:00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一家兩代務工人的生活變遷

字體:

  新華社蘭州2月11日電(記者王朋、張睿)2024年,頡滿堂的兒子頡華在青島務工3年多后,在青島市城陽區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兩居室房子。也是在這一年,當時73歲的頡滿堂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他們一家在青島的新家里過了春節。

  46年前,頡滿堂背上3個蛇皮袋子,前往離家100多公里的蘭州市打工,開啟了自己30余年的務工生涯。即便在幾年前,他也不曾想到,他們家還能在1600多公里外的青島市購房、定居。

  頡華(右)一家三口在返崗專列上瀏覽青島市地圖。新華社記者張睿 攝

  頡滿堂、頡華一家來自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稱鉤驛鎮平安村,一家兩代都靠外出打工掙光陰。

  40多年前,頡滿堂離家討生活,是為了修繕家里的土坯房?!澳菚r候坐火車到蘭州,不到100公里的路程有時候要坐3個多小時?!鳖R滿堂說,為了省錢,他離家時會把被褥、衣服、鍋碗瓢盆全部帶著,吃住都在工地上。

  “3個蛇皮袋子,一個裝被褥,一個裝衣服,還有一個裝鍋碗瓢盆和苞谷面?!鳖R滿堂說,“那時候外出打工苦,工地上的住處也不固定,有時候就在正在建設的樓房里,鋪個木板當床,冬天的時候最難熬?!?/p>

  在外務工30多年,家里的舊房換成了新居。

  2010年前后,年近六旬的頡滿堂不再外出務工,返鄉種起了馬鈴薯、玉米。當時高考失利的頡華,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山東濟南一家職業技能學校學習,畢業后在當地務工。

 頡華在定西北站過安檢。新華社記者 王朋 攝

  “那時候公開的就業信息比較少,找工作多是通過熟人介紹,有時候晃蕩一個多月也找不到工作?!鳖R華說,作為二級焊工的他,有時候還要到工地上打零工維持生活,工作不穩定。

  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以來,頡華一家的生活逐步改善。父親頡滿堂在家發展的馬鈴薯種植和牛羊養殖,可以維系一家人的開支;在脫貧攻堅勞務幫扶措施支持下,頡華撿起了自己的特長,在山東濟南一家小型制造企業,找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這期間,就業環境持續改善。頡華說,每年當地的勞務部門都會推送大量就業崗位信息;很多企業還提供免費公寓、夫妻間;外出務工還有“點對點、一站式”服務保障;即便身在山東,也有來自定西的勞務部門工作人員幫助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難題。

  2021年,東西部勞務協作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在頡華的家鄉甘肅省定西市開展,來自青島的企業提供了大量新崗位,讓頡華動心?!霸滦奖冗^去高了1000多元,還有五險保障?!鳖R華說,他和愛人決定帶著孩子一起來青島,開啟新的務工生活。

  3年多的打拼所得,加上以前多年的務工積蓄,頡華在青島市城陽區買下一套房,孩子也在城陽區一家公立小學就讀。

  “趕上好時代了!”頡滿堂將家庭生活的變遷歸功于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如今再從定西到蘭州,乘高鐵只需半小時,即便到青島,也只有10個多小時;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也能在城里買房、扎根;普通勞動者的就業環境和社會保障在不斷完善。

  40多年來,一家兩代務工人,生活方式大變樣。

  幾天前,頡華一家乘坐返鄉務工免費高鐵專列,從定西開往青島,開啟了新一年的奮斗歷程。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