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老張和他的“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9 16:30:38
來源:新華網

特寫:老張和他的“龍”

字體:

  新華社沈陽2月19日電 題:特寫:老張和他的“龍”

  新華社記者于也童

  80歲的張仲發目不斜視地盯著手機,眼神跟隨著屏幕里兒子張振龍的步伐,不時點評:“這步子邁得不對,沒氣勢?!薄笆譀]勁,還得練?!薄翱纯次以趺醋叩??!?/p>

  順著張仲發的視線望去,手機屏幕畫面上,是一派歡騰的舞龍場面:歡快的樂曲中,手執龍球的張仲發一襲紅衣,不斷變換姿勢,舞動龍球。各由13名隊員操縱的雌雄兩龍,在龍球的指揮下,時而騰躍沖飛,時而猶入海破浪——這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日,張仲發帶領團隊在沈陽的一次表演。

  圖為張仲發向記者介紹龍皮圖案的畫法。新華社記者于也童 攝

  舞龍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元宵節到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人們都會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

  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是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張仲發是其第十五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氏皇苑龍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清初,祖籍山東的張氏家族來到東北,將祖傳的舞龍技藝帶至關外,并依照東北的地理民俗特點加以改造?!拔覀儚埵匣试俘埼鑴悠饋砗?,腳步像秧歌一樣,有舞蹈的美感在里面?!睆堉侔l說。

  圖為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日,張氏皇苑龍在沈陽表演。新華社記者李鋼 攝

  走進沈陽市沈北新區虎石臺街道古城新都社區,當地專門設立了張氏皇苑龍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室。在這里,記者看到了張仲發的“老伙計”——兩條“皇苑龍”。

  竹篾扎骨、糊皮塑形、彩筆勾勒,一條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的張氏皇苑龍躍然眼前:龍體共13只龍腳,龍長約24米,舞動起來氣勢磅礴,顏色斑斕。

  圖為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日,張氏皇苑龍在沈陽表演。 新華社記者李鋼 攝

  “我8歲就跟著父親和叔叔到處耍龍,吃飯時,他們用十幾根筷子擺出舞龍的隊形,告訴我龍的各種部位以及隊員的走位?!睆堉侔l回憶說,“你看這個龍球,相當于舞龍的指揮棒,舞得好不好,龍球的引導十分重要?!?/p>

  從8歲到80歲,多年“與龍共舞”,張仲發整理和傳承了包括“龍抬頭”“五龍盤柱”“九龍口”等多項舞龍技藝。

  早年間,父輩傳承技藝時都會囑咐一句“不要外傳”,如今張仲發卻把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教給兒孫及街坊鄰居?!拔椅枇艘惠呑?,所有招式都爛熟于心?,F在人老了,體力不如從前,但‘皇苑龍’的傳承不能止步?!?/p>

  讓張仲發欣慰的是,如今很多年輕人來向他學習、了解舞龍的技藝。當地也積極對接屬地內的多個產業園區,向多個企業推薦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表演?!案挥袣v史和文化內涵的舞龍表演,給企業帶來了喜慶和精氣神?!鄙虮毙聟^虎石臺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明說,讓更多人看見,也是激活“老手藝”的重要一步。

  “你看這龍,放在屋里是‘死’的,只有舞起來,它才能‘活’?!睆堉侔l撫摸著龍身說,“老伙計,我舞不動了,但我盼著你能繼續‘舞’十年、百年?!?/p>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