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激蕩科技創新大潮——從全國兩會看優化科技金融“生態圈”
“很多我們過去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變為現實”“科技成果加速從‘書架’向‘貨架’轉化”“創新陣地上不斷冒出‘黑馬’,很快就成長為‘主力軍’”……在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科技創新成為熱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政策密集公布。
“經濟活動含‘科’量的大幅提升,不僅展現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潛力,也凸顯了金融支持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科技金融的關鍵作用?!比珖舜蟠?、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表示。
田軒長期從事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領域的研究。他發現,中央、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創投基金發展的政策,鼓勵更多耐心資本投入創業創新領域;更注重戰略布局、長期投資的企業風險投資(CVC)在快速發展;國資背景創投基金正提升容錯率,以真正成為“長期資本”“大膽資本”。
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金融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要加速整合各類政策資源、探索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持續優化科技金融“生態圈”。
行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從全國兩會看綠色金融亮麗畫卷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一場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的綠色轉型正在神州大地上深入開展。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乘產業發展之東風,綠色金融振翅高飛。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已走在世界前列,綠色信貸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綠色債券市場規模躍居全球首位,書寫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取得了矚目成果。
普惠金融擴面提質 持續釋放新動能——從全國兩會看金融活水如何精準滴灌“千企萬戶”
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6000萬戶;全國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4%;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4.46萬億元,同比增長20%……作為中國特色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普惠金融聚焦小微企業、“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既要“普”也要“惠”,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
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提出,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同時,發揮資本市場優勢,構建多元化、廣覆蓋、高水平的普惠金融體系。
托起幸?!跋﹃柤t”——從全國兩會看養老金融新圖景
養老,是家之大事、國之大事。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發展養老金融是促進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良性循環的關鍵著力點。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我國金融業正奮筆書寫提升人民群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幸福感的時代答卷。
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從全國兩會看數字金融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數字金融正成為金融體系創新升級的強勁引擎,驅動著金融服務向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邁進。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
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提出,下一步,金融機構應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為關鍵驅動,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重塑數字金融服務模式。同時,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健全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機制,提高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