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康復托舉“星星的孩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1 20:31:07
來源:新華網

個性化康復托舉“星星的孩子”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題:個性化康復托舉“星星的孩子”

  新華社記者李恒

  春風和煦,桃花盛開。陽光灑進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的教室,照在一群孩子和康復教師谷長芬的身上。

  孩子們模仿著老師的動作,其中一個眼神專注的小男孩,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他名叫樂樂(化名),今年6歲,是一名孤獨癥兒童。他們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那時樂樂3歲多,還不太會說話,也不喜歡與人交流。我們帶他去了很多醫院……”憶起孩子被確診孤獨癥,媽媽忍不住紅了眼眶,“那一刻,感覺天塌了”。

  樂樂一天天在長大,但他的童年卻被按下了“暫停鍵”。2024年,媽媽帶著他走進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

  “樂樂最初眼神躲閃,基本上沒有口語溝通?!惫乳L芬說,我們基于跨學科的全面評估,為他設計了個性化的康復課程。樂樂喜歡吹泡泡,我們就利用這個興趣點,設計相關的互動游戲。既能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又能激發他的社交興趣。

  樂樂的故事是我國關愛孤獨癥兒童行動的一個生動案例。4月2日是世界提高孤獨癥意識日。近年來,通過構建“精準評估-綜合干預-社會融合”三位一體的科學干預模式,康復機構正在努力為孤獨癥兒童鋪就一條回歸社會的溫暖之路。

  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主任王琦說,精準評估是基礎,我們會對每個來到中心的孩子進行全面、科學評估,為其設計個性化康復計劃。綜合干預是關鍵,采用國際通用的應用行為分析方法開展行為干預,同時結合藝術治療等綜合干預手段。社會融合是終極目標,通過讓孤獨癥兒童與同齡兒童一起參觀博物館等方式,幫助他們享受正常生活。

  “我們尊重孩子的獨特世界,不過度矯正他們的刻板行為,而是將其轉化為他們的社會適應技能?!蓖蹒e例說,一位癡迷地鐵線路圖的孩子,在老師引導下成為“校園路線講解員”,既滿足興趣,又鍛煉表達能力。

  然而,孤獨癥兒童的康復周期長、資源碎片化、專業醫護人才短缺等問題依然存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以0至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為切入點,推動各地提升兒童心理健康特別是孤獨癥篩查、診斷、干預服務能力。加強針對家庭的心理支持和技能培訓,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干預康復,醫療機構和家庭聯動共同促進患兒癥狀改善和康復,努力幫助孤獨癥患兒家庭走出困境。

  見證孩子的點滴變化,樂樂媽媽告訴記者,短期目標是希望孩子能實現生活自理;中期目標則是希望他能獨立外出,融入社區,完成義務教育;長遠來看,希望他能擁有一份工作,實現自我價值。

  孤獨癥兒童的康復,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撐,期待更多的愛心匯聚起來,讓他們的小宇宙綻放光芒。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