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天涯區航拍。
張瑜 張敏彥 林一帆
海南三亞,西島的浪花輕輕拍打著生態棧道,珊瑚礁間游弋的熱帶魚群折射出粼粼波光。
在2025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的歷史節點,三亞市天涯區迎來撤鎮設區十周年。2015年1月,天涯區正式成立。當時,這里曾被視為三亞“經濟洼地”。然而,10年間,天涯區GDP快速增長、連上新臺階,奏響了生態、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的交響樂章。
從高顏值到高端智造,天涯區如何從“洼地”拔地而起?
生態立區,向“綠”要效益
三亞灣內側,在西島的海灘上,一條兩公里多的生態棧道蜿蜒入海。不遠處,白海豚躍出浪尖。見此景象,天涯區區長陳瀟非常感慨:“這些‘海洋精靈’的回歸,是天涯區生態修復最生動的答卷?!?/p>
十年前,這片海灣曾因過度開發陷入“沙灘黑化、珊瑚白化”的困境;而今,消失多年的白海豚重現三亞灣。
這場生態修復硬仗的背后,是一套“加減法”組合拳。
做加法,天涯區創新推出全省首個市轄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將空氣凈化、水土保持等“無形生態”轉化為可量化的“綠色資產”。做減法,天涯區以非凡的魄力清退低效產能。
產業與生態如何平衡?天涯區給出靚麗答卷。
天涯區的金谷產業園,創新打造了“生產不冒煙、廠房隱綠間”模式,獲評海南“省級綠色工廠”。園區內,紫金黃金的廢水循環利用率達100%,廢氣排放指標優于國標;園區規劃保留4000畝生態田洋,濕地中鷺鳥翩躚,與智能生產線構成“綠脈穿城”的奇景。
鄉村的生態賬本同樣精彩。水蛟村利用毗鄰機場的區位優勢,將農家院落變為33家“庭院經濟體”:多肉植物庭院、黎族藤編工坊、機車主題咖啡館在椰林中生長。這種“零碳改造+文旅賦能”的模式,正在抱前村、文門村復制。
向綠“新生”非朝夕之功,制度保障至為關鍵。
2024年,天涯區編制完成全省首部市轄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有效解決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的問題,為天涯區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破壞賠償和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提供量化依據。同時,天涯區認真落實灣長制、林長制、河湖長制治理責任,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發展產業是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标悶t望向西島方向——那里,“珊瑚礁生態銀行”試點正在推進,村民可用珊瑚養護積分兌換低息貸款?!胺怅P不是終點,而是生態紅利釋放的新起點。未來,我們要讓每片海、每棵樹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綠色股東’?!?/p>
文旅興區,向“融”要紅利
海南三亞西島玻璃海。
天涯區是個多民族聚居區,是漢族、黎族、苗族、回族多民族共生的山海劇場,文旅資源豐富?!疤煅暮=恰薄拔鲘u女民兵”、熱帶濱海小鎮“天涯小鎮”……熱帶濱海風情的旅游資源,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酸湯魚、牛肉干,疍家海鮮等美食文化,讓人目不暇接……
西島碼頭,是三亞的網紅打卡地:牛嶺礁石上,滑翔傘逆風而起;百年珊瑚屋改建的書屋飄出拿鐵醇香;身著迷彩服的“西島女民兵”不間斷沿著海岸線巡查……
天涯區旅文局原副局長陳靜說,西島是三亞唯一有原住民的海島,景區和社區共用一片海。2018年,天涯區啟動“景區+社區”共生模式,將西島漁村納入整體規劃。
在保留400年珊瑚老屋的基礎上,政府引入社會資本改造民宿,植入海上書屋、文創市集等業態。引入了現代生活方式的西島,讓游客在體驗古樸生活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海上書屋、社區咖啡館的現代便利。
西島獨具特色的文旅玩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2024年,西島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當地居民旅游收入同比增長40%。而六年前,島上漁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萬元。
五公里外的天涯小鎮,另一種旅游敘事正在展開。站在黃龍街“北緯18°18′18″”坐標牌前,小鎮旅游公司副總陳釩杰揭秘設計邏輯:“年輕人需要儀式感,求婚情侶在這里打卡,希望愛情如這坐標一般永恒?!?/p>
天涯小鎮藍白建筑群中,摩洛哥風情洞穴咖啡館、窗外呢喃的海浪、海天一色的光影,輕松閑適的氛圍成為游客的“情緒充電站”。截至2025年5月,小鎮民宿達145家,2024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10萬人次。
在天涯區,各式各樣的旅游新玩法,讓游客大呼過癮。一直以來,天涯區不斷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增效。鄉村,成為文旅“加速度”的意外贏家。
距鳳凰機場僅3公里的水蛟村,過去因土地分散難以開發。2022年,村支部書記董國效帶頭將自家庭院改造成“水蛟小院”:機車俱樂部轟響引擎,多肉植物園吸引親子游客,農家菜館用黎族野菜宴留住食客。
2024年,水蛟村33家庭院經濟體營業額突破1100萬元,而它其實起步于2022年底,短短兩年的時間,庭院經濟協會已吸納106戶會員,除了已經投入運營的33家,還有20家在建,發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三亞灣的璀璨、西島的神秘、天涯小鎮的韻味……天涯區以文旅興區,向“融”要紅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繪就一幅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壯美畫卷。
智造強區,向“鏈”要動能
海南三亞天涯區航拍。
十年前,天涯區不被外界所矚目:既無海棠區的頂奢酒店群,也無崖州灣的深??萍籍a業帶。當時,兄弟城區已形成清晰的產業圖譜,而天涯的出路又在哪里?
一場改革突圍迫在眉睫。2018年,區委班子扭轉局面的“天涯三問”:“天涯的短板是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對自身不足毫不避諱的清醒認識,以及對發展路徑的堅定探索讓天涯終于找到了發展路徑——依托自貿港政策紅利,錯位發展“高端智造+免稅消費”融合產業。
2020年,紫金礦業集團考察組踏入天涯,看中了這里毗鄰機場、港口的區位優勢,以及海南“原產地規則”帶來的關稅減免潛力。雙方一拍即合,圍繞黃金珠寶產業的冶煉、設計、加工、銷售,規劃了千億級的“三亞金谷珠寶產業園”。2024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0%,紫金黃金科技拉動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32.4個百分點,這更加堅定了天涯區發展高端智造業的信心。
“小地塊撬動大產值,關鍵在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标悶t解釋。園區以紫金黃金精煉為核心,向上游延伸至貴金屬回收提純,向下游拓展珠寶設計加工,橫向圍繞黃金珠寶產業的冶煉、設計、加工、銷售。
高端智造的突破不止于黃金。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想實現超常規發展,做到小財政推動城市大發展,天涯區將重心放在了招商引資。
通過一系列的招商推薦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興業展業,比如紫金、嘉誠國際、陜西文旅、葫蘆娃藥業等一些企業。
在天涯,人人都當自己是“涯小二”。2024年,天涯區區委區政府分別拜訪了湖北、上海、四川等省市在海南的商會,開展“以商招商”,并主動“走出去”,赴陜西、廣東、浙江、重慶等地開展招商推介及項目考察調研活動,學習當地的產業鏈布局及運營模式,借鑒城市更新的創新實踐,積極尋找合作機會。
產業狂飆背后,生態紅線始終緊繃。
紫金黃金產業園入駐金谷兩年多來,全面嚴格落實生產廢氣、廢水規范排放標準,各項排放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排放標準。其中,廢水實現了百分百循環利用,達到零排放標準。紫金的黃金精煉加工已成為海南工業企業綠色轉型的標桿,2024年被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評為“省級綠色工廠”。
面向自貿港封關,天涯區的產業藍圖愈發清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天涯區在三亞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熱帶濱海城市、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挑大梁、當先鋒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天涯區的十年,印證了一個真理:不足與優勢從不是靜態的標簽。正如區長陳瀟所說:“自貿港封關不是終點,而是我們天涯區發展的新起點?!笔觊g,這片土地以非凡的勇氣完成逆襲;未來,讓我們期待它以更開放的姿態,在三亞灣的浪花中書寫新傳奇。